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五章单元测试
燃烧
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A.硬度大B.不能导电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思路解析:“恒久远”即反应了钻石的化学性质是稳定的。
答案:C
2.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用焦炭炼钢B.用活性炭褪色
C.用墨写字保存时间长D.用木炭制燃料
思路解析:用墨汁写字,既利用了其颜色又利用了其稳定性。
答案:C
3.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B.SO2C.SO3D.CO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相等,推断X的化学式。
答案:B
4.“绿色化学”是二十一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要点提示: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般用“ ”代替“====”)()
A.2C2H4+O2 2C2H4O
B.2KnO4 K2nO4+nO2+O2↑(实验室制取氧气)
C.2+N====2P+2Q,2P+====Q(、N为原料,Q为期望的产品)
D.Fe+CuSO4====FeSO4+Cu(湿法炼铜)
思路解析:因“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所以反应类型必须是化合反应。A为明显正确选项;C项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后其实是3+N====3Q,也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要求。
答案:AC
5.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种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按序号填写答案):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方法一①②
方法二③④
思路解析:向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物质,能得到一种有碳酸饮料口感的冰水,因此,这种雪状的物质应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要检验二氧化碳,可根据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去设计实验去验证。同时,干冰可以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而不会留下液体。
答案:(1)干冰(或固体二氧化碳、固体CO2)
(2)①取少量雪状的物质放入烧杯中
②该物质直接升华,没有液体留下
③取少量雪状的物质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④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图5-22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不能进行的实验是()

图5-22
A.H2+CuO Cu+H2O
B.Zn+H2SO4====ZnSO4+H2↑
C.2H2O2 2H2O+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思路解析:注意实验装置的选择要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A项中反应条件为加热,利用图示装置无法进行实验。
答案:A
7.如图5-23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胶头滴管内盛有氢氧化钙溶液挤

图5-23
压胶头滴管使液体进入瓶中,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因和氢氧化钙反应而减少,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小于外部大气压,使得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
答案: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二氧化碳气体因和氢氧化钙反应而减少,
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小于外部大气压,使得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
8.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1()+4H2O,括号内重要的化工原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思路解析:第(1)小题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进行解答。因为在化学变化前后,每种元素的原子种类、原子数目都不改变,所以根据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仔细观察C、H、O三种元素的原子数目在变化前后的情况确定化学式。第(2)小题要求减缓大气中的CO2,所以应从各种建议能否减少CO2的排放为依据来选择。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能增大绿化面积,从而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吸收CO2;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工燃料,目前不能采用,只能尽量少用或进行转化;③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都不会产生CO2。
答案:(1)C2H4(2)①③
9.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碳与氧气反应时氧气的用量与产物成分的关系进行研究,取12g碳与给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测得数据如下:
氧气的质量/g816243240
产物的成分COCOCO和CO2CO2CO2
产物的质量/g1428364444
从上表数据的变化中,你得出碳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成分与氧气用量的关系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题目数据分析知,氧气足量与不足量时,碳燃烧的产物不一样。
答案:(1)氧气不足时,生成CO(或CO与CO2共存)
(2)氧气充足时,生成CO2
1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524进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图5-24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纸花变红,Ⅱ.__________,Ⅲ.纸花不变色,Ⅳ.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题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实验,探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什么。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
答案:(1)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
(2)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使紫色石蕊变色。
(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
(4)CO2+H2O====H2CO3
11.在下列图A、图B中,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请回答:

图5-25
(1)图A中 表示的分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图A表示的分子能转变为图B表示的分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水和氢气,由此可得答案。
答案:(1)H2O(2)2H2O 2H2↑+O2↑
12.图5-26是某大理石雕像分别摄于1908年、1969年的两幅图片。雕像的严重腐蚀反映出最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请就如何解决这一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你的建议。(至少提出两点)

图5-26
思路解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CaCO3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大理石雕像在1908年还非常清晰完好,而到了1969年已面目全非了,这说明雕像在此期间受到了严重腐蚀。CaCO3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单纯的雨水冲刷不会使雕像如此迅速腐蚀,在此雨水中含有酸(即酸雨)。目前,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和NO2,它们主要是由煤及石油制品的燃烧产生的,因此,解决酸雨危害应从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方面采取治理措施。
答案:此图反应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酸雨问题。可提出的建议:①限制含硫煤的使用,②化工厂尾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使用绿色能源,④汽车尾气经处理后排放。
13.在今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5-27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__________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__________移动。

图5-27
思路解析:澄清石灰水只能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要让香烟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必须让中间试管内压强减小,故活塞应向右移动。
答案:二氧化碳(或CO2)右
14.在一次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碎鸡蛋壳和废电池的锌皮,并配制了澄清的石灰水,想利用这些物质做实验。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下列用品。

图5-28
(1)请写出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的仪器(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利用以上物质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枝燃着的短蜡烛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中,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_______;迅速取出蜡烛并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答案:(1)①④⑦(2)CaCO3+2HCl====CaCl2+H2O+CO2↑
(3)熄灭浑浊CO2+Ca(OH)2====CaCO3↓+H2O
15.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两枝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
思路解析:两枝蜡烛都熄灭是毫无疑问的,哪一枝蜡烛先熄灭?蜡烛在很小的空间内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生成的CO2分子的间隔变大,从而使CO2的密度变小,大部分CO2就集中在钟罩的上部。随看燃烧的进行,钟罩上部的CO2,越来越多,由于CO2不能支持燃烧,高处蜡烛会先熄灭,低处蜡烛也相继熄灭。
答案:(1)氧气被消耗掉了,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蜡烛在很小的空间内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生成的CO2分子的间隔变大,从而使CO2的密度变小,大部分CO2就集中在钟罩的上部。随着燃烧的进行,钟罩上部的CO2,越来越多,由于CO2不能支持燃烧,高处蜡烛会先熄灭,低处蜡烛也相继熄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沉积到底部,所以低处的蜡烛先灭(3)AC
16.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
(1)以前的汽车燃料_________(填“充分”或“不充分”)燃烧时,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有(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作为燃烧的好处有(两点好处):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乙醇又可称为“_________能源”。
思路解析:以前汽车的燃料是汽油,汽油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氮元素等。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
答案:(1)不充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2)C2H5OH+3O2 2CO2+3H2O
(3)节省石油资源可再生性可再生(或绿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134668.html

相关阅读: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二单元检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测试题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三上学期化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2016年
初三化学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练习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