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第二节 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教学目标
1.使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在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3.通过引导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本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其中,首先介绍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条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本无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教师若能根据学校的条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进行方法的训练。
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建议教师压缩第二~第五节关于动物行为的类型介绍的时,如第二节、第三节用1时;第四节、第五节用1时,节约2时,再动用机动时,组织一些观察活动。城近郊区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参观,观察动物的多种行为;农村中学则可因地制宜安排到动物养殖厂、猪栏牛舍、养鸡场、养鸭场、林区田间等处,观察一种或几种动物的行为。对于说,毕竟“读”科学不如“做”收获大,因而教师有时需要知难而进,给没有难点的教学内容“制造”难点。
如果安排观察活动条不允许,确实很困难,建议教师尽量将与本节有关的动物录像片精心进行节选,上时能给播放,尽量使本教学直观化,避免空洞说教。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的参考时为1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和实验设计:
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
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
2.引入新:
前,教师尽量准备关于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片,如电影《的进化》中有两只斗鸡相互攻击的生动镜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栏目中有许多动物攻击与防御行为的节目,如“兔子”、“白犀牛”、“克什米尔赤鹿”等录像片中都有精彩的镜头。上时,先播放有关动物攻击行为的录像,再播放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录像,用时3~5分钟。请归纳这些行为,从而引出本节题。
3.自学本内容:
①浏览。
②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进行对比,琢磨二者概念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将书上介绍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作对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之处,记下所想到的问题。
③慢而透彻地阅读,仔细看彩图27和29,想一想能否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攻击行为的例子;同样仔细看P. 115三幅插图,想一想能否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防御行为的例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④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4.小组讨论:
①交流阅读时想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
②补充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例子,讨论对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的理解;讨论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对动物个体和种族的意义。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介绍本组举出的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例子,着重说明本组对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的理解。教师对代表的发言要认真聆听,及时点评。
②教师引导概括本的知识结构。
6.建议边学习动物行为的类型,边完善各组上节进行的观察或实验设计,争取将观察或实验设计付诸行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节标题略)
一、攻击行为
举例:狗打架,公鸡争斗,公羚羊争斗,雄象海豹战斗(及所举出的例子)。
概念: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二、防御行为
举例:尺蠖的拟态,乌贼释放墨汁,乌鸦群鸣叫,母鸡鸣叫,黄鼬释放臭气(及所举出的例子)。
概念: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三、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意义:
小资料
1.领地行为(territoriality)
很多动物有在生活领域内占领一块土地或空间作为繁殖场所,不准其他动物入侵并将入侵者驱赶出去的行为,这种保卫领地的行为即领地行为。若与之争斗的是其同种动物,即属于本介绍的防御行为。
领地的类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生活-生殖-育幼领地。如:麻雀、莺、多种小鱼等,在其领地中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领地的大小各有不同。杨树蚜虫的领地只有一片树叶大;麻雀的领地约为2000~4000平方米。
领地通常是由雄性动物建立起的。领地是雄性动物求偶的资本,没有领地的雄性动物往往找不到配偶。澳洲喜鹊如找不到领地,甚至生理上受影响,不能性成熟。动物在领地内抵御入侵者、求偶、抚育子女等。领地主人用姿势、气味、鸣叫警告周围动物,不准其它动物入侵,否则将发生攻击性战斗。蟋蟀就常因领地之争而产生攻击行为,也称为领地行为。
有些雌性动物也有领地行为。如,杨树上的一种蚜虫,一个雌虫落到树叶上刺吸叶汁,长出虫瘿。若有另一个雌虫落到这片树叶上,则会发生一场恶战。两虫战斗可达两天之久,最后的结果多为一虫生,生者独霸树叶;另一虫死。
领地行为可使动物群疏散,不致因密度太大而造成食物不足,从而保证其生殖力。
2.昆虫防御行为数例
①蛾对蝙蝠的防御。
蛾的后胸两侧各有一鼓膜,与神经元相连,对20000Hz以上的超声波很敏感。蛾可以因左右鼓膜所受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判断蝙蝠的位置,根据蝙蝠在自己身体的左右或上下,调整自己的方位,使两个鼓膜接受同等的超声波刺激,使自己与蝙蝠的飞行方向一致。由于蝙蝠很少直飞,在其未发现蛾之前,已改变飞行方向,蛾即可安然脱身。
如果蛾与蝙蝠在空中接近,蛾不与蝙蝠在空中“赛跑”。蛾在“赛跑”中不是蝙蝠的对手,难逃被捕捉的厄运。蛾或做大转圈飞行,或飞快俯冲,直落树丛或草地,扰乱蝙蝠的声纳系统,使蝙蝠无法确定蛾的位置,从而逃脱蝙蝠的追捕。
②灭迹和转移。
阿氏天蛾(Sphecodina allottii)的幼虫在夜间咀嚼树叶,天亮时则将残叶从叶柄基部咬断,通过灭迹使食虫鸟类不能跟踪它们。另一种夜蛾(Catocala corogame)的幼虫在夜间嚼食树叶后,不咬断残叶,而是在天亮前转移到树丛深处,使天敌难于找到它们。
③昆虫的战。
臭蝽能散发臭气,使敌害动物不能接近,从而保护自己;亚洲蜜蜂在其蜜巢入口处涂抹粘性物质,使蚂蚁不能靠近;黄蜂在蜂巢的柄上涂抹抗蚁剂;一种苍蝇在草杆上产卵,在卵块下面附上粘的卵样小粒,防止蚂蚁爬上,用以保护其卵。
昆虫的这些行为被称为昆虫的战,是昆虫的防御行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45169.html

相关阅读:骨骼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线形动物教学设计
血管和心脏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