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课堂异步教学法运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 异步教学法也是改革之后被提出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它逐渐被教育者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教学内容也基本都是与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等息息相关的。但是很多地理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的,有很多地理概念需要学生记忆掌握和理解。异步教学法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但是具体的运用与操作过程还需要地理教师进行不断的教学实践来逐步改进。 一、异步教学法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制定好合适的教学目标,之后再根据制定的目标更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异步教学法相对的是传统教学中的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跟着听到哪里,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课堂主要是由教师来主导。而异步教学方法的使用,会使初中地理教学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完全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完全符合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老师在整个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在学生思考和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有所转变,让学生成为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会也会增多,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同时,异步教学法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二、异步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上,基本都是老师不停地把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老师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也很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这就使得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位置是不平等的,课堂主要还是由教师主导,而学生过于被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所以,如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好异步教学法来改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平等关系,让教师可以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的指导者,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一个融洽的关系。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做的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认识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地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比较多的知识点,在讲解的时候对重难点教学内容都有所突出。最后,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一直有动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结合地理学科特征,完善异步教学过程 异步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让异步教学法能够在地理课堂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优势。想要让异步教学法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都讲授给学生,而学生能不能很好地吸收、掌握就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老师在应用异步教学法的时候,就应该给学生安排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学生要做的就是根据老师的指导来有目标地进行自学。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做好详细的课程设置,把整个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都链接起来,让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非常顺利,设置一些有引导作用的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 3.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异步教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异步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基础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这样才能让初中地理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有帮助。差异性教学首先体现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对于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几个等级的学习目标,适当降低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要求。这样争取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做了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与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有所不同。异步教学法的使用能够起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110646.html

相关阅读:初二地理教案:矿产资源
北美洲与亚洲气候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分析(二)
华北华东多城市的地面沉降之困
第四章单元月考测试
地理思维特性及其对当前地理教育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