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物理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两种思维能力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有助于认知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和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动态思维 迁移思维 共性知识

一、动态思维能力

新课标倡导物理学科要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学生动态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讨论,能很好地促进这一教育目标的落实。动态思维能力是学生处理动态物理问题时,把握情景实质,提炼物体模型并灵活运用其它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

1、始终以研究对象具体变化作为问题分析和讨论的立足点。研究对象是物理问题发展和变化的载体,是物理问题和物理规律应用的契合点。物理问题的动态发展,包括研究对象的转换,工作条件的改变,都是围绕一定的研究对象展开的。如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是一定值电阻还是某两点间的电压,才能比较顺畅而正确地得出结论。对于具体的实际问题,研究对象不够明确,还要注意研究模型的抽象。如把扳手、电工钳等抽象成杠杆等。

2、构建学生完整、准确的物体概念体系。物理概念作为物理思维的语言,对其深刻把握和理解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如“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形成。学生的动态思维基础必须确立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和温度无关,却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从而形成一些推论。所谓概念的动态基础,就是学生对物理概念变化的可能性情况及原因的认识其有效形成方式,可以借助直观和物理实验,也可以是学生应用中的加深训练。

二、知能迁移能力

迁移是知识点间的灵活运用和有效的转换,构建广域的知识网络结构,使新知识、新情境处在旧知识的链接中,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

1、提高对首次知识的理解,实现共性知识之间迁移。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知识的形成、得出、应用是非常相近或相似的。我们称其为共性知识,而把出现在教材前面的称其为首次知识。例如密度、速度、功率等这样一组概念,它们都可以用比值法来定义得出。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共性知识。我们在讲授速度时就一定要着眼于理解,使学生得出路程大、速度大或时间少、速度大的说法是错误的。形成路程一定时,时间少、速度大等一系列推论,这样在处理其他几个概念时,只要做必要的引导与修正就可以了。如下表:

概念

定义

公式

推论

首次知识

速度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路程一定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速度越大;运动时间一定时,通过的路程越多,速度越大.

共性知识

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ρ=M/V

体积一定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功率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P=W/t

时间一定时,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做功一定时,所用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2、选用合适的教学程序,假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实现知、能的迁移,培养迁移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地优化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便于知识迁移的情景。一般来说,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一般规律,学生遇到新情景时便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和联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有意识地提供迁移情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习惯。在点拨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归类比较的学习方法能起到较好效果,会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通过多方位的联系求同或求异。例如,在电路问题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分析连接方式,画出对应的有效电路图这一关键,学生就很容易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解决电路问题,达到能力的自学迁移,也解决了知识的无限性与课堂教学有限性的矛盾。

以上所述两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知识性问题,而是要做到知识与方法的统一。这要教师对教育素材的精心准备和挖掘,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效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537216.html

相关阅读:如何确定机械能守恒实验理论线与测量线
初中物理知识点:电流的磁效应
2016中考物理易错点整理(备考)
初三物理竞赛试题之密度与社会生活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之单位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