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增强记忆,同时通过物理实验还能发现新的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新课标下,有关物理实验的考查都是分两部分来进行的:一是有关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二是有关物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对有关物理实验的掌握不仅要能“纸上谈兵”,而且还要能实际操作。如何让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物理实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切实做好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并启迪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同时它还能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创造条件。俗语“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各种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
然而,有不少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没有实验器材为借口,在课堂上以讲实验、画过程来代替做实验。这种做法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那么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呢?笔者认为:第一,要目的明确,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必须对此十分清楚。第二,课堂演示实验必须力求一次成功,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极其重要的。若实验不能一次成功,就会削弱学生的信服感。要想实验一次成功,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充分准备。其次还要注意实验现象的能见度,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如若不行,可以采取辅助手段帮助实现。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教材有好多演示实验(据统计,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属于演示实验的有五十个),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都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所用的实验器材大多数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东西来代替和制作。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把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再现给学生。
二、积极营造探究实验的探究氛围
探究教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施瓦布,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新能力。他认为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确定的东西,让学生被动无条件的接受,而应关注学生如何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新的更完善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探究性实验最能体现施瓦布的观点,也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探究性实验强调的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新标准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科学探究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显然,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呢?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那就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与交流。这里的“提出问题”是指要探究的课题;“猜想与假设”是指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设计实验”就是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也就是根据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活动;“分析和论证”就是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或记录的一些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评估与交流”就是对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进行评价,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以及改进的地方,同时要积极和其他组的人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其次,在进行某一项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始终都必须注意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在通过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并积极思考提出探究的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探究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探究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性行为,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组织和策划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指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器材和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观察测量、取得数据、自己分析总结的过程。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必须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操作仪器,教师只作必要的示范和提示,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实验前,首先要让学生搞清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免学生盲目做实验。实验前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主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主要数据,若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实验过程将是手忙脚乱、糊里糊涂,甚至得不到正确结果。实验开始前再进一步检查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是否明确,同时指出该实验的关键和应注意的问题。实验开始时教师的讲解应简明扼要,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分组实验容易形成“有的人做、有的人看、有的人玩”的涣散局面,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出现乱哄哄的局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也就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动手动脑,有次序地进行实验呢?分组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大家能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突出实验的重要性,从客观上减少“旁观者”,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分组人数尽可能少些,两人一组或最好有些实验一人一组,还可以采取把学生分成小班的办法,增加教师上课的次数,而学生上课的次数并不增加。这样能给观察、操作、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其他动作以及打闹的现象自然会减少。在实验的最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会“功亏一篑”。总结时对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关键加以强调和纠正,甚至做必要的讨论。通过分组实验,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物理知识以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质的飞跃。
总之,实验教学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上是笔者的点滴愚见与同行商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820844.html
相关阅读: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复习之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知识点:电能的概念
初中物理乐音三要素知识点总结
2012初中物理外力作用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