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祖国山川颂》导学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了解全角度写景铺陈的写法,体会排比在颂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法指导】
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正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烧灼( ) 湖泊( )  莽苍( )   广阔无垠( )
萦回( ) 苍苔( )  龙湫( ) 生机盎然( )
汲水( )  涟漪( )   澄澈( ) 飞流急湍( )
混浊( )   荒冢( ) 露珠( ) 捉摸不定( )
鹰隼( ) 丘壑( ) 摇曳( ) 铿锵有力( )

2、辨形(给下列每组字组词)
叠 斑

迭 班
跚 版
姗 扳
珊 坂
3、释义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企盼:
云蒸霞蔚:
叹为观止:
耐人寻味:
(2)辨析近义词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4、语感积累??填空
①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 ]过它,冰雹曾来[ ]过它,霜雪曾来[ ]过它,大火曾来[ ]过它,大雨曾来[ ]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 ]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 ]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②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 ]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 ]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到其中优美的图景,[ ]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5、课前思考:
⑴、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⑵、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
⑶、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二、解题、了解作者
祖国山川――
颂――
问:你了解的最早的“颂”是什么样的?

2、了解作者

三、感知文本
1、本文是一篇“颂”,请学生找出文中表达歌颂与赞美的句子,体味作家的情感。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文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这是文章的抒情主线)

2、文章以热烈的笔触来歌颂祖国山川,那么作者写了哪些祖国的山川美景?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文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方式)

【补充】所谓全景式就是全方位,从整体的角度去进行描写;所谓铺陈就是类似于古代诗文中“赋”的手法,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复的多种手法的描写。
3、文章是否仅仅赞美山川风物,除此还写了什么呢?
(通过此环节,结合先前内容,概括理解“祖国”这一概念的人文内涵)

4、文章在描写祖国山川美景的同时,又赞美“人民、文化与语言”,是为了什么?
四、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结构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铺叙的特点
本文的最大写作特点是铺陈,多角度全景式的铺陈。
五、再读课文,体味语言
本文用优美并充满深情的语言描绘了这么多幅美丽的场景,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在文中找出这些描写的段落大声地诵读。
例:(第4段)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
六、研读读第八段,感受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 爱祖国,不仅仅表现为对祖国的美景的热爱,更多的是对语言、文化的热爱,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国的确值得骄傲)
七、延伸拓展
1,专题前的话写到,“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进思索的……”。人与祖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2,要思考人与祖国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祖国。
你的祖国是?如果你大学毕业,获得到美国留学的机会,毕业后又在美国找到了十分好的工作,加入了美国国籍,你的祖国是?你在美国生活多年,结婚生子;孩子长大,又结婚生子。你的第三代,祖国是?(混血)
3,你的祖国是中国。那么岳飞是中国人吗?成吉思汗呢?成吉思汗的祖父呢?附加题:岳飞是民族英雄吗?
4,我们和祖国是什么关系?我们一定要爱国吗?我们可以不爱国吗?为什么?

八、课堂训练
1. 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闪烁(shuò) 荫蔽(yìn) 堆垛(duò) 铿锵(jiāng)
B. 湖泊(pō) 哺育(pǔ) 苍苔(tái) 遐思(xiá)
C. 汲水(jí) 双颊(jiá) 涟漪(yī) 颓然(tuí)
D. 斑斓(lán) 溪涧(jiàn) 丘壑(hè) ?望(liá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大自然季节的 ,促使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②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 ,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
③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着生机啊!它青青的草色,一直 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A.变幻 变 迁 蜿蜒 B.变幻 变化 绵延
C.变换 变迁 绵延 D.变换 变化 蜿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B、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西北诸省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
C、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姹紫嫣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
D、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峡谷之间的险滩。
4、下列各句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河流。
B、尽管它受了磨难,还是默默地坚持着。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C、繁盛的花木映衬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瓦废砖。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D、夏天的清晨,薄雾飘荡的乡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边,轻轻地汲满了一桶水。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温柔轻盈; 。
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用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 , ,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
①婆娑起舞,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②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③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印迹
③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印迹,但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②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①我爱祖国,也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
②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③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兰的湖泊,印度尼西亚的岛群了。中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画。
  ④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
  ⑤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暴雨曾来冲刷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⑥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葱绿的田园,沼泽变成了明镜般的湖泊,险峻的山峰低头臣服,易怒的江河也愿供奔走。
  ⑦祖国的山河对我们总是有情的。我们对它们每唱一首歌,它们都总是作出同样响亮而又热情的回响。
  ⑧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体会最细微的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感受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言外不尽的神韵,更陶醉于诗人们对大自然叹为观止的描画。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⑨祖国的语言多么神奇!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⑽哪怕是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森林、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6.“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则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体的都可以称“颂”。结合上文,请说说作者是如何歌颂祖国山川的。
答:

7、第③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答:

8、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9、第五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答:

10、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祖国”的含义吗?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1―14题。
大河遗梦
李存葆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却了威严,失却了大美,从而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脊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因了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圣者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地音,用心灵去感悟神秘的自然,那灿若云锦的辞章,那汪洋恣肆的著述,令今人读来扑朔迷离……黄河,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今已被世界推为十大哲人之首,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圭臬……黄河,孟子从你黄土上站起,这位首先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
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那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冼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滂然沛然的乐章……
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毛”,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学与诗。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巍峨齐高。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飘散着物化的浮嚣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消弥,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了你的干涸,而使诗人关闭了那能催人奋袂而起的激情的闸门……
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你既能使“挑灯看剑”的赳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吟“绿肥红瘦”的纤纤弱女,赋一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用黄水养育出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那剽悍的骑手,你用黄浪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是鱼纹皱的坚韧农夫,你用惊涛铸成山东大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我军营士兵那钢铁般的神经;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油田铁人那地火般喷突的豪情……
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当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的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11.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断流“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答:
12.整合全文信息,分条陈述“历史的河”、“文化的河”、“心灵的河”的具体内涵。
答:

13.作者认为黄河塑造的“民族风骨”与雕刻的“中国性格”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答: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断流”开篇,随即转入对已经失落的“民族不竭心泉”的追寻,结尾又反复诘问“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失落之情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B.“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以慷慨悲歌、为民族大义不惜舍弃生命的燕客、远走异域的汉姬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所塑造的“民族风骨”,有强烈的赞颂和自豪之情。
C.全文以第一称为叙述主体,以第二人称呼告的形式展开抒情,叙述、论证、抒情相融,拟人、排比、比喻交织,铺张扬厉,舒展自如,文字华美,情辞并茂,感人深切。
D.最后一段的“断流”一语双关,既指黄河本身的干涸、断流,也暗喻处于历史大转型时期的中华民族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开放搞活的同时,民族精神的失落。
E.“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是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又曾频发水患而毁掉在这里发展起来的灿烂文明,因此作者对黄河既爱又恨的矛盾心情。


15、仿造句:
仿照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的形式,为“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容颜”续写后面的话

16.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①这小段文字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②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夏日的风”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

九、课外阅读:
栖息江南
日日行走在巨大的水泥森林里,飞扬的尘土遮蔽了视线,喧闹的噪声堵塞了听觉,烦琐的事务占据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是否为这永无止境的忙忙碌碌感到窒息疲惫。
那么请给自己留一天空白,放下所有负担牵绊,不再有俗世粘滞,带着一份恬淡的心情,走进江南。
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澄澈的流水静静淌着。这里没有汽车包围,只有?乃的舟楫起伏的声音。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抚摸着班驳古墙,你仿佛可以听到逝去岁月里那些动人的故事。随便在一家茶馆坐下,品一杯淡香的茶。听一段折子戏,你会随着前朝旧事的兴衰而遗忘了时间。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三,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而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终是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
谁说生命的意义只在于不断忙碌,不停地拼抢,不尽地竞争?对利益、金钱和虚荣无止境的追逐到头来只会遗失了自我,玷污了原本纯净的灵魂。不妨歇一歇,停一停,来到江南水乡,这里有别样的风景。
划船少女明亮的眸子一点如漆,开口便是吴侬软语的呢喃。路边有自发苍苍的老者练习书法,一挥笔就是遒劲有力的大字。随便在街头逢着的人,他们的背后或许都有传奇的故事,你敢说他们家中未藏有陆子风玉,顾二娘砚?只是你和他们,都选择了停留。在江南的似水柔情中栖息心灵,在小桥流水人家中舒展灵魂――生有所息。这才是智者的哲理,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荣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这是你一个人的江南,请栖息于此。

十、知识巩固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澄沙 澄碧 江澄如练 澄清事实 B、霜露 露骨 锋芒毕露 藏头露尾
C、号称 号码 号啕大哭 发号施令  D、禁区 禁受 毫无禁忌 弱不禁风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淳朴  崖岸  企盼  云蒸霞蔚 B、蹒珊  苍苔  汲水   一泄千里
C、莽苍  冈峦  堆垛  振耳欲聋 D、深潭  彩练  耸峙  浩浩荡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斑斓 溪涧 层峦叠幛 唧唧虫鸣 B.铿锵 吟哦 盈盈水波 飞流急湍
C.遐思 岗峦 悠然神往 青葱轻俏 D.清浊 滴沥 茫然无崖 颓然倒下
4.横线上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
(1)突然发出轰隆的巨响,     ,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2)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的整体性格比较含蓄、内向,说话行事比较曲折、 。
(3)就是祖国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爱抚和 。
A. 震耳欲聋 婉转 留恋 B. 振聋发聩 委婉 留念
C. 震耳欲聋 委婉 留恋 D. 振聋发聩 婉转 留念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话题作文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的自由空间。但有些学生不认真审题。信马由缰,任意为文,导致作文失误。
B.中国美学家讲美学,不讲中国的“美”,却跟在西方学者后面走,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走进了死胡同。
C.清代方志记载,武汉莲溪寺后山曾经古树林立。现在只有这棵古珊瑚朴树存活下来,可以说是硕果仅存了。
D.一曲《辽阔的家园》让人们感受到了蒙古民族的豪迈,而《草原夜色美》《敖包相会》等经典歌曲更是娓娓动听,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瀑布)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象失去了声音。
B.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C.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捕捉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报告,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堪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B.由“树叶”到“叶”的变化,用“叶”字表达“树叶”意思,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不解决问题的。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史上规模最大、传递路线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将历经诸多世界闻名景点,很多观众表示非常期待能看到直播。
D.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是一个紧迫问题,它不仅关系到能否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影响到能否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
8.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 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 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温柔轻盈; 。
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用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 , ,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
(1)婆娑起舞,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2)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3)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印迹
(4)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印迹,但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A. (1)(3) B. (2)(4) C. (1)(4) D. (2)(3)
10.下面三句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
最先不过是 ,逐渐才变成 ,然后是 。
①苍苔滑石间的细流②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③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1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组是………………………………( )
A.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B.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亲人、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C.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D.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黄海的一大片地区。
唐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塞北”和“江南”就常常被进行对比。“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比如山东与关中,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上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2.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1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道”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狭义的“江南”较唐贞观年间的“江南道”已有明显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平山堂在蜀冈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
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15.“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开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

16、这篇文章写了扬州夏日的哪些方面的特点?试就文章中间四段分别作出归纳。
答:


17.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的问题。
(1)“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一句中“瘦”字是什么意思?
答:

(2)文章末尾,作者为什么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答:

18.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是如何营构语言之美的。
答:



四、语言运用
19.下面是某家长收到的学校通知,其中有多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两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本周五(24日)下午召开高一年级家长会。①请您14∶00到学校阶梯教室聆听校长报告,②然后分班听取期末考试情况汇报,③并与任课老师碰碰头。望您百忙中莅临指导。⑤
                               
序 号修 改



20、以我国自然景观为例,仿写下列句子。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东方明珠,好像一枚待发的火箭,矗立于黄浦江畔,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中关村,宛然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坐落于京北大地,她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标志。
21. 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
 

22. 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话。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着它的画卷。春天,它画出了万紫千红的油画;夏天,它画出了绿树葱葱的水彩画;秋天,它画出了黄澄澄的蜡笔画;冬天,它画出了白雪皑皑的水墨画。

《祖国山川颂》参考资料
[追根溯源]
“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古人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作是“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传说武王伐纣(zhòu)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并定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已团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以后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

[作品赏读]
面对祖国的地图
在我小小的房间里,挂着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富丽多姿的山峰,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无不给我以美的陶醉和爱的力量。
小时候,那大公鸡一样昂首振翼的版图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一看着它,就好像是进了那气势磅(páng)礴(bó)的青藏高原,山清水秀的四川盆地,辽阔坦荡的华北平原,宽谷低丘的东南丘陵;登上那雄伟壮观的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我一看着它,就好像是观看着那滚滚东流的长江、黄河,秀丽迷人的西湖、桂林……
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引着我的不再仅仅是那地图上的山山水水,而更是那些为这块版图流血流汗的人民。
在一个小村子里,我认识了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了,但她又把心爱的小儿子送到了部队。在此期间,她的丈夫不幸去世,可她却把痛苦埋在自己心里,没有告诉她的儿子。她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献给国家的,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能为保卫国家出点力,我再苦也高兴。然而,我们的战士也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一位守卫海防的战士告诉我说,虽然我脚踏的是祖国地图上无名的小岛,可是在我心里却装着祖国那张宽大的地图,能作为它的哨兵,保卫它的安全,我感到幸福和骄傲!这是多么博大而宽广的胸怀啊!装下了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十亿多人民!
这就是我们这张地图上的母亲,这就是我们这张地图上的战士,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千千万万的母亲和战士,我们的地图才能得以完整!我们的人民才能得以幸福!
正是在战士的保卫下,我们许多人在祖国地图上贫穷和落后的地方献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她放弃了回城的机会,独自一人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教书。她说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使她留了下来。
一次,她患病十多天不起,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竟然拄着拐棍,迈着一双缠过的小脚,到几十里外的宝顶山取 “神水”,给她治病。当时,她没有嘲笑,却泪流满面,她感到:这里的人们需要她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和他们的后代,让他们彻底摆脱迷信和愚昧,成为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建设人材,好让祖国地图上的每一点都变得富丽富饶。这是多么好的愿望啊!这难道是她一个人的愿望吗?不!这是13亿人民共同的心愿,共同的目标!
祖国地图上的山水,地图上的人民,就是这样强烈地吸引着我,使它成了我心中至爱的珍宝,燃烧的火炬。

[爱国内涵]
爱国与小事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感,却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那些小事有时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精神,却也更难让人做到。
爱国不是一味夸耀祖先的业绩,不是谩(màn)骂国人之无能,更不是虚伪的誓言,做作的感叹;爱国意味着一种深深的责任。
爱国意味着你每天都要按交通规则走路,乘车时买票要具有主动精神,不在舞厅和足球场发动“战争”,不偷税漏税,不给警察找麻烦。
爱国意味着你要把自来水当成茅台酒来珍惜,把粮食看作是黄金和珍珠,不抢购商品,不攀折花木,爱护公用电话亭,意味着除了脚印之外你不要把任何东西留在马路上。
爱国意味着衣着整洁、谈吐文雅、举止端正;意味着尊老爱幼、谦和有礼、热诚助人;意味着你要经常面带微笑,让别人和你一起感受到:噢,生活是多么美好!
爱国意味着少发牢骚,多点幽默感;少抽烟,多买国库券;不打麻将,多看健康有益的书刊。
爱国意味着你每天多认识一个汉字,多背诵一首古诗词,多欣赏一曲中国民歌,更多地了解祖国丰富璀(cuǐ)璨(càn)的文化;意味着经常读报,天天看新闻联播,时时关心着祖国的一切。
爱国意味着当有人向你求救时,你绝不会使他失望,而是使他觉得他没有找错人。
爱国意味着你必须时时忍受着克服弱点的痛苦,把自己变成一个受人欢迎和令人尊敬的中国人。
如果人人皆如此,那么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进步和文明。
爱国需要做小事,但即便对小事来说,也应该少说多做。我想我说得够多了,还是让我们去做吧!

[爱国名句]
1.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3.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4.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5.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6.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虽无彪炳英雄业,却有忠诚赤子心。
――黄药眠自题
上大学时,正值五四运动已经退潮,民主的要求并没有成为民主的现实,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帝国主义侵略也日益深重,人民生活每况日下,他痛心疾首,决不肯向这种世俗的势力屈服,迎合时尚,于是他采取了一种决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态度。
在民族危难当头、寻求祖国解放的历史大背景之中,他把自己的学术理论与实践需要结合起来,以学术上的鲜明倾向和独特见解逐步确立了自己作为文艺理论家的独特地位。但“反右”风暴突起,黄药眠被开除出了学术领域,失去了发表文章的权利。他虽然经受了长达22年的政治磨难,但并没有改变其政治理念与学术关怀。他在1957年的演讲记录《不得不说的话》直到1999年才发表,先生的睿智与人格精神在历史的洗练中磨砺出卓越的光芒,在学术领域依然熠熠生辉。
――邓?:《思想铸就的至诚人格――记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黄药眠先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74603.html

相关阅读:《宝黛初会》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说数教案
《短文三篇》导学案
自然笔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