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1924年初――1927年7月)
【本章重点知识】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
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在 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必要性)
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 派,比较是真正的 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 失败后,真诚地欢迎 同他合作,决定改组 。(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 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 ,创办 ,同 合作;孙中山接受 和 的帮助,同意以“ ”的方式与 合作,改组 。(外部条件)
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
A、时 间: 年
B、召开地点:
C、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 领导的 合作,建立 。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 身份加入 ;保持共产党在 上、 上和 上的 ;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 阶级、 阶级、 和
联盟的政党。
E、评 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 的 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 年初
②地点:
③中心议题:讨论 问题
④大会主席:
⑤内容:A、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 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在实际上确立了“ 、 、 ”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的若干 是一致的,这是国共合作的 基础。
B、同意 以 身份加入 。
⑥意义:A、标志着 的实现和 的正式建立;
B、全国 的 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 、 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 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 阶段,实现 和
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上述内容。
4、黄埔军校的建立:
①条 件: 和 的帮助
②时 间: 年
③军校领导人: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④特 点:把 与 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 和 。
⑤意义: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冯玉祥北京政变
①背景: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
B、各派军阀在 操纵下,为争夺 相互混战。自1920年以来,先后进行了 战争,第一次 战争,第二次 战争;北洋军阀政府镇压 运动。
C、“ , ”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②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A、时间: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
B、过程:囚禁总统 ,推翻 控制的北京政府。
C、结果:冯玉祥宣布脱离 军阀,把部队改名为 ;邀请 北上,商议 中国问题;为抗拒 势力,请 、 来北京;北京政权落到 手里。
2、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
①孙中山北上和北上宣言:A、时间:1924年
B、内容:对内要消灭 势力,对外要消灭 的势力。
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 ,发起一个对内要求 ,对外要求 、废除 的 运动。
③孙中山逝世: 年3月12日在 逝世。
3、五卅运动
①原 因: 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 ; 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在 制造 。
②主 力:
③性 质: 运动
④领导机构: (具有统一战线性质)
⑤结 果:A、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运动。 单独退出罢市, 被迫退出 。(典型的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工人阶级处于 的境地。
B、影响最大的是 :领导机构是 ;特点是当时世界上 最长的一次,给 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⑥意 义:是大革命时期 运动的高潮,给 和 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 准备了 基础。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①背景:军阀 在 和 的支持下准备进攻 ,推翻 。
②经过:两次 ――对象是 。
③主力: 学生军,得到了 工人和 农民的支持。
④结果:全歼 叛军; 统一了广东、广西。
⑤意义: 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 奠定了基础。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直奉军阀联合,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直系 ,奉系
①原因: 运动的发展; 的支持。
②后果:直奉军队一方面进攻 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 地区;一面准备南下进攻 。
2、北伐胜利进军(1926―1927年)
①目的:打倒 ,推翻 ,统一 。
②对象: 、 、 三派军阀
③主要战场:A、两湖战场:占领湖南,攻克湖北 和 ,占领 ;消灭 主力。
B、江西战场:消灭 主力,占领 。
C、福建战场:敌军起义,北伐军进占 、 。
④结果: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 ,进攻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 迁到 , 一时成为革命的中心; 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与 的部队会师 ;从 北上的北伐军占领了 。
3、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①原因:北伐战争得到了 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 的蓬勃高涨。
②表现:A、 两省工人成立 ,组织了 。
B、为迎接北伐军进入 , 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 次武装起义在 、
的亲自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写下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C、 三省都成立了省 ,尤以 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发表《 》,热情歌颂农民运动。
4、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①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
A、原因: 胜利进军和 的高涨,打击了 的基础。
B、惨案: 惨案、 惨案、 惨案。
②各地人民进行 斗争,成果最大的是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 和 英租界。(这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 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 :北上扫吴,东进灭孙,最后灭张,统一全国。
②广大 的大力支持: 组织工人随军出征; 工人举行总罢工。
③ 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 起了 作用: 为第四军赢得“ ”称号。
四、国民革命的失败
1、帝国主义的干涉:①原因: 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墙脚。
②表现:1927年 炮轰 ,制造“ 惨案”。
2、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①中山舰事件,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②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 领导机关。
③影响:蒋介石夺取了 和 的 领导权,为以后发动 准备了条件。
3、“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①蒋介石的政变准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以后,蒋介石到上海,勾结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与汪精卫密谈“分共”
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A、时 间: 年4月12日
B、地 点:
C、发动者:
D、结 果:著名共产党员 、 、 先后牺牲;
1927年 月 日 在 成立了国民政府,与 国民政府对抗。
③ 在北京袭击 大使馆,杀害 。
④“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A、背景: 纵容反动军官夏斗寅、许克祥先后发动反革命叛乱。
B、经过: 年7月15日, 在 召开国民党中央“ ”会议,正式决定同 决裂;以“ , ”为口号,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
C、影响:标志 全面破裂, 失败。
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①性 质: 共同领导的 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
②功 绩:A、 上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 。
B、为 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共产党 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 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 ;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 。
③失败原因:客观上, 过于强大,进行联合绞杀; 叛变革命。
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 和 ;以 为代表的 和
代表的妥协退让,在革命后期犯了 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 ,尤其是对 的领导权。
④教 训:必须坚持 对革命的 ;必须掌握 ,坚持 。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时代特征
①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并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最终在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下失败。②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它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在北伐战争胜利进行中,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2、关于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当时力量还很弱小,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有影响力的大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形式容易被国民党接受;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的身份公开领导工农运动;也有利于推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从而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四个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②“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保持着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3、关于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手段。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正如毛泽东所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4、关于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反帝国主义与反封建主义的内容
①旧三民主义主要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②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权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的普遍平等。③旧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这样新的民生主义就和“扶助农工”的政策紧密结合起来。④由于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其基本原则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即它是反帝反封建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孙中山一生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894年-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创立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领导辛亥革命。
1911年-1912年3月创建民主共和国:建立中华民国,出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一系列法令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布《告各友邦书》。
1912年3月-1922年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1年-1925年3月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年同马林会晤;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创建黄埔军校;1924年底北上,发表《北上宣言》,发起国民会议运动,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1925年3月12日逝世。
6、关于北伐胜利进军的表现
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张作霖也龟缩到了京津一带。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基本上被推翻。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北伐胜利进军使帝国主义非常恐慌,他们制造了一系列惨案来干涉中国革命;汉口、九江英租界的被收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气焰。③实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使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④扩大了革命区域。随着北伐胜利进军,革命区域从珠江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⑤有力的配合和支持了工农运动。北伐军所到之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农村中成立了农民协会,建立了农民的政权和武装。 总之,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形式,体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望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思想。
8、关于国民革命的结局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总体上是失败的。①阶段性成功的表现: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实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部分目标。②总体失败的原因:中国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国民党由革命走向反动;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又确立起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9、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
①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A、从国内国际形势看,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扶植各派军阀,又联合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一战期间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战后又重新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在帝国主义策动下,军阀混战不断,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看,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C、从中国国民党方面看: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的孙中山深感国民党改组的必要性。
可能性:A、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B、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共产国际的帮助,使国共合作成为可能。
②合作的方式: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方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合作的实现: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④合作的成果:A、建立黄埔军校,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B、国共合作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新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C、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一。 D、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E、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F、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81080.html

相关阅读:高一历史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