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一政治学习:经济常识商品货币计算题例举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感谢您对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栏目的关注,小编特意在此发布了此文“高一政治学习:经济常识商品货币计算题例举”在2013年也会更多的为您发布更好的文章,感谢您对的支持与关注,希望此文能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一政治学习:经济常识商品货币计算题例举

【例1】现有织布厂6家,其中甲采取手工劳动,生产一匹布所需时间为10小时;乙、丙、丁、戊采用机器生产,生产1匹布分别需要5小时、5小时、5小时、4小时;己采取电脑控制现代化生产,生产1匹布分别需要2小时。试问现在生产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约是:

A.31/6小时 B. 5小时 C.19/4小时 D.21/5小时

【解析】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参与平均的应是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厂家所需的劳动时间。“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大多数厂家的生产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本题中从甲和己使用的劳动工具来看,属于非正常生产条件,他们的劳动时间不参与平均,故答案应为5+5+5+4/4=19/4小时,选C。本题易误选为5小时,其错误在于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绝大多数厂家所需的劳动时间。

【例2】(07全国卷I)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 80 、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使用价值总量即商品数量n =4小时(总时间)÷1小时(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4件;商品价值总量是指某一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之和,W总=W单Xn,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在4小时内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40(一件甲商品价值为 40 元)X4=160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仍为40。故选D。

【例3】(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换: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二者成正比。所以,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皮鞋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1双皮鞋可换4件上衣;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即上衣的价值量减少一半,此时1双皮鞋可以换8件上衣。所以答案为C。

【例4】假设1部手机=4辆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1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 B.1部手机=8辆自行车= 1克黄金

C.2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 D.2部手机=32辆自行车=1克黄金

【解析】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可采取列算式的办法。

已知:1部手机(原)=4辆自行车(原)=2克黄金(原) ……①

1部手机(现)=1/2部手机(原) ……②

1辆自行车(现)=16辆自行车(原)(原) …… ③

1克黄金(现)= 2克黄金 (原) …… ④

求 : 1部手机(现)=?辆自行车(现)=?克黄金(现)

解: (1) 1部手机(现)=1/2部手机(原)=1/2X4辆自行车(原)(根据①)

=1/2 X 4 X 1/16辆自行车(现)(根据③)

=8辆自行车(现) ……⑤

(2) 1部手机(现)=1/2部手机(原)=1/2X2克黄金(原)(根据①)

=1/2X2 X 1/2黄金(现)(根据 ④)

=1/2黄金(现) ……⑥

(3)由⑤⑥得出:2部手机(现)=16辆自行车(现)=1克黄金(现)

故选C。

【例5】(08北京)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解法一: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反比例关系直接得出:

1元X 1/(1—25 )= 0.80元

解法二:根据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因此,假设2006年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n,其价值总量为1元Xn,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 X 〔nX(1+25%)〕=1元Xn,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

【例6】(08四川)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解法一: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 反比例关系直接得出08年商品价值为100亿元/10亿件X1/(1+10%)=10/(1+10%)元;08商品价值总量=〔10/(1+10%)〕X(1+10%)X(1+10%)=110亿元;由于其他条件不变,08商品的价格依然为100亿元/10亿件=10元,故08商品价格总量=10元X(1+10%)X(1+10%)=121亿元。故选C。

解法二:由于“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因此在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时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

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0元×12.1亿件=121亿元。

【例7】(08全国Ⅰ卷)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07年该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X(1+50%)=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X(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例8】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额为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1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的购买力

【解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2=500(亿元);1元纸币:x元货币=1000亿元:500亿元,得出:1元纸币=0.5元货币,因而1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选A。

【例9】假定我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通胀率为5%,试问当年我国有关部门发行的人民币应为:

A. 5250亿元 B. 5500亿元 C. 4750 亿元 D. 5000亿元

【解析】(30000/6)×(1+5%)=5250亿元。

【例10】(07海南卷)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可分三步:

(1)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

(2)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总结】2013年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章“高一政治学习:经济常识商品货币计算题例举”,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学习愉快!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78157.html

相关阅读:公务员涨工资应是系统改革前奏
时政热点:话风是领导干部的“软实力”
提高政治主观题得分的6个技巧
2016年高三上学期政治寒假作业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用什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