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指导:“铺垫”与“伏笔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阅读指导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高考语文文学类作品阅读中,常常设有作用类试题。从行文结构上看,或有铺垫,或有伏笔。它们之间的辨别,常常令大家头痛。 铺垫和伏笔,确实容易混淆,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  高考语文文学类作品阅读中,常常设有“作用类”试题。从行文结构上看,或有铺垫,或有伏笔。它们之间的辨别,常常令大家头痛。
  “铺垫”和“伏笔”,确实容易混淆,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但服务的重心明显不同。我们如果能借助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来理解、识记,面对新的语境时就不愁不能融会贯通,实现迁移,给出准确答案。
  
  概念俗解
  
  通俗地说:铺垫是“打基础”,伏笔是“作暗示”。
  铺垫时,所用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是“显性”的。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甚至大肆渲染,惟恐渎者不见,但其着眼点却是主要人物或事件。其“铺叙”是为主要人物或事件作衬垫、打基础的。
  伏笔时,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它往往是“隐性”的,甚至貌似“闲笔”。使用时,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经典例析
  
  其实,铺垫和伏笔的经典运用,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频频出现;大家自己平时也都已有所接触。只要我们善于回忆,调用积累,便可以形象、透彻地理解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而不至于混为一谈。现各举一例剖析。
  1
 “铺垫”例(
节选自刘鹗的《明湖居听书》)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作者对这“帘子里面出来”的“姑娘”铺叙笔墨挺多,可谓浓墨重彩,惟恐读者不见;但她却是“次要人物”)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
”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
……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用“旁坐”两人问答和“满园子”里的“人声”继续“渲染”“衬垫”)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经过层层铺叙衬垫、“打基础”之后,“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又出来”的这位姑娘才是“主要人物”——白妞)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人,……说道:“当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
”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
‘于我心有戚戚焉’!
”(
这时“少人”和“旁边人”对白妞说书艺术的评价才能让人感到合理;人物形象才更鲜明)
  解析 文章主要想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先写了黑妞的演唱。黑妞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这其实是用次要情节“打基础”,从正面衬托主要情节,收到了“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21038.html

相关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类型透视
想像型扩展题的解答方法
如何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6
“富,字大有,怀远人”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