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浅谈高二数学学习心理障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的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训练创造性、发展、培养自学和自惯的一种状态,也即是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普遍对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教材,上课不要求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具体地讲,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如下一些:
  ①"应试"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
  ②对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解;
  ③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④数学学科价值还未真正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
  ⑤教法单调死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⑥学法指导不够,学生不对头;等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3617.html

相关阅读:浅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火柴游戏
6174猜想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需要注意的问题(一)
新编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