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古代的教师被称呼为什么?细数教师的古今称谓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教师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桥梁。几千年来,教师的别名代称林林总总。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庠”和“序”,即萌芽中的学校。于是出现了萌芽中的教师??学官,“司徒”、“秩宗”、“典乐”这些学官既是管理行政的首领或长老,又是社会教育的承担者。

  进入奴隶社会,官办学校出现,教师名称同时出现,时称“师氏”、“父师”、“少师”,但彼时的教师大多由官吏兼任,官就是师。而“师氏”就是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议得失之事的官,同时又是国学中的教师,因而“师氏”便成了教师的称呼,又简称“师”。“父师”、“少师”,是乡学中的教师,退休的士大夫。郑玄在为《仪礼?乡饮酒礼》作注说:“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十名曰少师,而教学焉。”真正的以教为业的职业教师始于孔子办私学。私学中的教师就别称为“塾师”、“书师”、“学究”、“老学究”、“村夫子”、“门客”、“馆师”、“馆宾”等。塾,旧时私人设立的进行教学的地方。塾师,就是教师。“书师”指汉时教初学的教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中解释道:“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

  “学究”和“老学究”是指私塾的教师。“村夫子”是对乡村塾师的称呼。“门客”是家塾的教师,元代《赵氏孤儿》第三折:“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抬举你那孩儿成人长大,在你跟前习文。”“馆”是旧时的私塾。“馆客”、“馆宾”、“馆师”即教师,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闲人》:“食客者,有训导蒙童弟子者,谓之‘馆客’”。明代贾仲名《萧淑兰》第一回:“萧公让有二子,命小生作馆宾。”自战国至唐宋,人们尊师重教,教师地位很高。孟子把师与君并列,荀子进一步把教师纳入了天、地、君、亲的序列。《吕氏春秋》曰:“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而一些帝王对自己的教师,也确实是“屈万乘之重”,“厚师臣之遇,执弟子之礼,或不名以士恩,或乞言以敦教。”形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尊师传统,也为教师留下了许多敬称和誉称。

  《韩诗外传》中说:“古之谓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犹言先醒也。”意思是说先从蒙昧中解脱出来的人才称为“先生”。“先生”原为古时对老年教师的尊称。《礼.曲礼》:“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人言。”郑玄注:“先生,考人教学者。”《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在古代,教师更是道德的化身,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表率。因此,“师范”便成了教师的别称。《西游记》第七十七回:“保护唐僧,拜为师范。”古人在席次上以右为上,宾主相见宾客往往被让到西面的席位,所以教师又被称为“西席”和“西宾”。柳宗元《重赠刘连州》诗:“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夫子”原为孔门弟子名师孔子的尊称,后用以沿称教师,以示尊敬。“函丈”又称“函仗”,原指讲学者与听讲者的坐席之间相距一丈的距离,以后用来指对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058453.html

相关阅读:惊人内幕:南非在最困难时帮了解放军一把
小明王韩林儿怎么死的?韩林儿之死是一场意外?
康熙晚年储位之争:历史上康熙皇帝是死于非命吗-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才结束了活人殉葬的历史?
揭开大太监安德海死因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