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呼和浩特市的老行当:庄户买卖和老倌车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故事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不少过去城市中的老行当消失不见,但有关这些行当的故事依然流传在很多老市民的口中。呼和浩特市旧时称为归绥,由绥远城和归化城组成。从现在的商业中心中山路一直向西行走,来到北门十字路口再向南,就是当时呼市最繁华的大南街、大北街。建国初期,这里有许多商铺老字号,而老行当的从业者也大都聚集在这一带,其中就有庄户买卖的从业者和走草地的人。

庄户买卖——专门种地的佃户

"在过去,归化城是商户聚集的地方,是典型的商城",市民王蒙回忆起呼市过去的样子时笑着说:"现在人们一说大北街、大南街的,其实那两条街南北长不过三里许,宽不足十米,就是商户极为密集,像模像样的就有百余家,大家买东西都要往那头去,归绥城里半数以上的字号集中在这两条街上。这里有茶行、店行、借贷行,以及驼行、老倌、牙纪和庄户买卖与陆陈行等有名气的行业。

王蒙介绍,"庄户买卖"只是本地人对这个行当的称呼,到了后山人们把买卖两个字省了,直接叫"庄户",还有些靠近蒙古国的地方管这叫"地亩行",也能算是一个行业。至于他是做什么的,说白了和今天的农民工差不多,只不过不是务工,而是背井离乡、春去冬归到几千里地之外的地方去务农。

说起庄户买卖,就不能不提庄头地、香火地乃至后来的户口地。

清康熙皇帝当政时期,蒙古准噶尔部在噶尔丹的统治下,准备发动南犯中原。于是康熙皇帝率军北巡来到归化城,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准备工作,其中的一项措施,就是用"跑马圈地"的形式,在黑河流域圈占了大片土地,"添设粮庄十三所",这就是当地人常说的"十三圈庄头地"。圈定了十三圈庄头地后,即"于各庄头子弟及殷实庄丁内,选充庄头,各给地十八顷。每庄岁往征米二百石,由归化城都统征收,储本处旗仓"。"庄头地"就是为绥远城八旗兵种植军粮的土地,往往由官方机构直接雇佣"跑青农民"耕种;除了庄头地,还有"户口地"则纯属于放垦期间衙门上分给本地满族、蒙古族牧户的土地。

地是有了,种地就是另外一回事。当时的满族人世代以兵营为家,根本不会经营土地,对于蒙古族牧民来说,官府给分的工地养活牲畜不够大,改为农耕又没有相应的技术,多半出租给会种地的农民。于是庄户买卖的生意应运而生。

精明的商人们看到了商机,干起招揽农民来打工种地的买卖。几间大房一起,比起商户来倒是更像简陋的旅店。土坯房子里面除了一个硕大的锅台外,两侧盘上两盘能睡二三十人的大炕,就算一个"板申",呼市人也管这叫"对儿伙房",到了后套地区则称"牛犋"或"公中",这就算开张了,招佃农来种地,来务农的又以山西农民为主。

外头的农户来呼市种地,当然也要签合同,按照地里的收成事先得说好"三七"还是"四六"分。这没有死规定,得根据土地的好坏和字号掌柜的大方程度定。佃农们一旦和柜上产生了契约关系,就得从春耕一直干到秋收之后,这期间籽种、农具都由负责庄户买卖的店家掌柜提供,不能中途退出,直到粮食收获。其实跑来务农的农民虽然收获了粮食,却无法把打下来的粮食运回老家去,庄户买卖的店家就将打下的粮食换成牲畜方便运输,农户可以将牲畜赶回去。

不过掌柜们做庄户买卖的活也不轻松,他们还要负责庄户人的一日三餐,一般来说每天早晨由掌柜供应稀粥炒面,中午是莜面、荞面、豆面轮换着吃,这些粮食均要秋后从庄户人的收成中扣除。

从春耕到秋收,当时一个勤恳工作的农户辛苦一个丰收季节就能和商户换回三五十只蒙古羯羊,赶着回山西或陕西老家过年,到时候再把羊卖了即可。而做庄户买卖的商家把收回的大量粮食屯集起来,专门给跑远道的驼户补充给养。

老倌车——走草地的人

老呼市还有一种行业,人们叫他"老倌车",意思是"走草地的人",他们有点像现在搞边境贸易的商户,不过规模不大,是由一头牛拉的旱板牛车。人们把专门管理、役使黄牛拉车的车倌称为老倌,他们驱赶驾驭的牛车就叫做老倌车。

老倌车不同于普通牛车,它比普通牛车更宽、更长、更结实,用桦木或榆木做成。每辆老倌车由一头草原黄牛驾辕,驾辕的牛不是一般的草牛,而是专门喂养粮食、酒糟的犍牛。犍牛体壮力气大,比较皮实,路途上很少生病,耐饥渴程度仅次于骆驼。老倌车上除了装有砖茶、布匹、米面、生烟、蒙古靴、杂货、金银首饰、珠宝玉器外,还有大量的酒、油,鸡蛋等。

"火车快,出不了大门外,牛车慢,一年一趟大囫囵"。"南面山,北面山,中间夹个大河滩。"这都是老倌们的口头禅。

老倌车的组织形式跟驼行类似,主要和蒙古、俄罗斯做生意。这些"走草地的人"先由归化城往张家口拉运皮毛,在张家口卸完货后装上茶叶送往外蒙古的库伦(现在的乌兰巴托),这些茶叶又由驻库伦的中国商号转运出口至俄罗斯,而老倌车们从库伦装上木材返回归化城,来回带货,绝不空走。

走远路的生意不好做,都讲究一个组织。每一百辆车为一个商队,人们称之为"一顶房子",车与车之间首尾相接。就是把后面的牛缰绳拴在前一辆车的尾部,每十五辆牛车穿成一串儿,由一个车把式照料。每辆车上拉四箱茶叶和牲口路上所需的草料或车把式的日常用品,再多就载不动了,不像现在的大卡车一拉就是几十吨。有的大户人家能拥有几顶房子。车队为防范匪人路劫,牛车少的人家常常几户凑成一顶房子或数顶房子搭伴而行。

老倌车队出发时,要举行祭牛仪式,准备出发的老倌车都按各自所属的"房子"集结在一起,领房人带领大家祭牛。祭牛仪式很简单,人们在宽敞处摆几张高桌,中间高桌上置一尊香炉,两边高桌上堆满各式供品。领房人焚香后,用五尺长的一条红布系在牛角上给头牛披红挂彩,人们依次跪地给头牛磕头,祈求平安。最后,把上供的点心掰碎分别喂给准备出行的牛吃。随后,在领房人高亢地吼一声"走?",车队便"吱吱呀呀"地出发了。

路上很多地方都没有什么人烟,更别说旅店了,只能挑选有水的地方"打尖",伙计们支开帐篷、生好火,待其他人各自照料完自己的牲口都回帐篷里过夜,外面的车辆、货物、牲口自然有狗群看管,这样人们才可以好好休整。

老倌车的经营业务不少,除了往库伦运茶叶外,再就是从张家口、北京、天津、太原往归化城转运布匹,也往北面察哈尔牧区苏尼特左右旗、阿巴嘎旗等地转运布匹绸缎、粮食铁器等日用品,但主要还是往库伦转运茶叶。当时草原上一队队的老倌车也是一种独特风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14747.html

相关阅读:鲁班的小故事 鲁班考徒弟
陆游与唐婉 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的爱情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斩子之谜
满族女子的发式婚前与婚后有着什么本质区别
揭秘古代恐怖的三寸金莲如何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