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三国时最强谋士竟并非诸葛亮?诸葛亮竟只排第六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三国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大家都熟读三国演义,提到最厉害的谋士,绝对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诸葛亮,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三国为期不长,但其头绪之纷繁,态势之复杂,人才之杰出,故事之精彩,几乎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削平群雄三分天下,当然有赖于他们的自身素质。其中,收揽人才,善用谋士,可以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郭嘉

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2.陈宫

曹操谋刺董卓未遂,被到处画图捉拿。他逃到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手下的人抓住。陈宫认为他是一条汉子,就弃官和他一块逃走。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错杀了好人吕伯奢一家,而且还发表了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觉得此人乃“狼心之徒”,于是又弃曹而去。几经周折,最后才选择了吕布。

可惜陈宫没有好好分析吕奉先这个领导的巨大缺陷:他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并非将才;好色之徒,见利忘义,反复无信,难成大事。所以,他虽然也占过徐州、兖州,打败过曹操、袁术,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因屡屡不听陈宫的计谋而遭致彻底失败,被曹操生擒活捉。

其实,当吕布屡次不听陈宫的计谋、眼看败局已定时,陈宫也想到离开这里,但他怕别人笑话,说他不忠不义;另外又不忍心,还想尽力补天。这就是一种迂腐了。像吕布这样的家伙,早晚要垮台,你何必要陪他去倒霉呢?

“空负栋梁材”,陈宫选错了单位,又不肯跳槽,满腹经纶付之东流,令人叹息不已。曹操有留他之意,他宁死不吃回头草,只是希望能善待他的老母和妻子。临刑时,曹操和在场的人都流下了泪。

3.贾诩

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4.司马懿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5.田丰

袁绍谋士很多,脑子比较清醒的还要算田丰。料死如神。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


6.诸葛亮

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7.陆逊

陆逊,生于公元一八三年,死于公元二五四年,吴国著名儒将。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称江南奇才。吕蒙奇袭荆州之计,便是出自于陆逊。公元二二二年,刘备伐吴,陆逊受命于危难之时,用火烧大败刘备于虎亭,又用计大败曹休,官至丞相。孙权废太子,屡次进京相劝,孙权不听,忧愤而死。

8.荀?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三国志。中期曹操几乎言听计从。

荀?,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9.庞统

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10.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

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

三国历史上文武全才的十大牛人:《三国志》中有十大文臣之排名,也有十大武将之座次却没文武全才的,感觉有些遗憾所以写此文,望各位爱好历史的朋友品评(不含君主):

一、张辽

三国魏名将,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张辽为曹操统一北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晚年,他还带病征战。张辽的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结束豪杰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使北方渐趋统一,这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

一生韬勇,no.1当之无愧。

二、周瑜

三国名将数不胜数,但是若论文武全才风流儒雅又少年得志,则非周瑜莫属。人们多以“周郎”代称周瑜,就是表示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易中天先生说就是“周帅哥”,大致如此。

周瑜的骄傲绝对比任何人都有资本,无论是正史记录还是《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家言,他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年级轻轻就成为江东军事上的第一把手,我们从电视中也能看到江东文武群臣都对这个年轻人毕恭毕敬,连孙权也让他三分。

周瑜不光会打仗,而且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新《三国》中他和孙策出去玩,听见二乔弹琴,居然能从中听出一个弹错的音节,这说明周瑜还是个音乐家。年轻帅气而又有才干和地位,难怪小乔会喜欢,这样的人物哪个女人不爱呢。《三国》也重点突出了他和小乔的爱情,那真是郎才女貌,人人羡慕。在工作中是领导赏识的好干部,在生活中是风流倜傥的好丈夫,可以说周瑜已经占尽了人生的便利,做人要做到周瑜的地位那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赤壁一战三分天下.“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气魄,何等壮哉.24岁任东吴三军统帅,受孙策遗托,辅孙权成就一方霸业,第二实至名归。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周瑜都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没有他就没有赤壁之战,甚至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只可惜三十六岁就死了,也算是天妒英才。

三、姜维

蜀之大将,曾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伺机七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挫魏国之威。绝伦超群,智勇双全。

姜维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魏晋文学史》中说姜维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才能,在汉魏晋的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品如《蒲元别传》等。

钟会评之:“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明末李贽评价他说:“又一孔明。”

四、邓艾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邓艾初协郭淮御姜维犯境,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一生用兵有道,忠勇可嘉。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但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


《三国志通俗演义》:“当年邓艾袭西川,曾把阴平石径穿。 越岭雄兵齐贯索,临岩大将自披毡。五丁破路应难及,三国论功合让先。汉祚将终须换主,直饶山向上摩天!”“自幼能筹画,多谋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

五、陆逊

少年奇才陆逊,书生拜大将,出将入相,东吴舍伯言其谁?

江东大族,官拜上大将军。助蒙大败关羽,军暗渡取荆州。平内乱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与夷陵火烧备七百里连营,致备亡白帝。辅国之良将,旷世之奇才。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25017.html

相关阅读:纪灵为何会答应吕布在辕门射戟定胜负?
揭秘三国中最被低估的大将:力战关羽不败的徐晃
《煮酒侃三国》之:两个千里走单骑两个结局
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二章 世代为将的背后故事
刘晔和曹操谁棋高一着 曹操为什么不重用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