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从授权管理看关羽失荆州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三国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三国历史有个疑案。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关羽出兵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擒于禁,斩庞德,吓得魏主曹操一度考虑迁都,以避其锋。无奈功败垂成,以兵败作收,关羽被杀,荆州失陷,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布局破局。有些反关派的三国迷指责关羽冒进刚愎,有些则帮关羽缓颊,认为刘备(甚至诸葛亮)应该为派关羽守荆州这项人事安排负责。以上说法,都忽略了授权管理的要领:「授权前要确定授权工作的范围、权限和责任」。以关羽和刘备的关系,以荆州防务之吃紧,不问可知,关羽必然拥有相当的权限。关羽镇守荆州一方,权高势重,获得刘备全面信赖,得到充分的授权,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刘备或诸葛亮在授权前该做什么事?有没有什么游戏规则是授权时所要遵守的?传统的阶级文化,员工听命行事,接受监督,不必主动,不用鸡婆,不须扛太重的责任。而授权文化,员工勇于冒险,在错误中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授权不是最高领导人拱手让权,撒手不顾;授权不是员工为所欲为,滥用自由。授权时,最高领导人必须明确传达组织的远景,包括目标、任务、价值观和形象。在授权文化中,必须设定范围,在界定的责任中创造行动的自由,在限定的疆域里认清冲刺的方向。这和阶级制度中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是不同的。这就是授权管理的「吃水线」中心价值观。吃水线以上的破洞,没有立即而危险的威胁,吃水线以下的破洞缺口,却会导致船只沉没。因此,只要在吃水线之上,获得授权的干部或员工,可以尽情挥洒,可以径行决断,造成破洞也不妨。吃水线之下的决策失误,则可能危害组织的发展。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一贯的立场,刘备支持、同意,始终和孙权政权保持良好的竞争关系。然而这种方针大略,这项基本国策,是否明确传递给在荆州的关大将军知道?是否明订关羽在荆州的权力运作范围?是否让关羽警觉到,和孙权撕破脸,独自伐魏,这种吃水线之下的决策失误,将危害组织发展?如果关羽清楚联合孙权的重要,如果刘备明白告知和东吴和好的意义,关羽便不会和东吴守军时有摩擦。《三国志》写道:「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这表示,鲁肃明了两国不可为荆州这敏感问题而摩擦,所以虽然他们的辖境相接,两方多次生隙,鲁肃总扮演润滑剂,安抚易怒的关羽。鲁肃死后,态势丕变。两国为了荆州,颇有芥蒂,大战一触即发。不料,关羽激怒孙权不算,还擅自出兵伐魏。说擅自出兵,是因为关羽伐曹,并不是刘备下的命令,更不会是诸葛亮的主意。
查看《三国志》,在关羽、刘备的传记里,举凡刘备命令关羽的军事行动,都用「遣」「别遣」「令」「留」「使」等字眼,唯独水淹七军一事,没有任何役使动词。只简单写说:「是岁,(关)羽率众攻曹公于樊。」(<关羽传>)、「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先主传>),更玄的是,不论刘备或诸葛亮,不曾出兵呼应,不曾派兵救援,彷佛关羽表演单口相声,一人在撑场面。这不是很奇怪吗?出身于蜀国的陈寿似乎隐讳什么。若不是关羽不明白联吴的基本方针,冲动致败,就是关羽明知故犯,逞一时之快。若为前者,则领导者未能识得授权要领,若为后者,把荆州交给关羽,则属用人不当。无论何者,身为一国之君,刘备难辞其咎。《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把关羽攻打魏国这件事,归于诸葛亮的主意,目的是先发制人,瓦解魏、吴联盟成形。且不说不合史实,还把原本极力神化的诸葛孔明给写笨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38323.html

相关阅读:纪灵为何会答应吕布在辕门射戟定胜负?
揭秘三国中最被低估的大将:力战关羽不败的徐晃
三国随章侃 第八十二章 世代为将的背后故事
《煮酒侃三国》之:两个千里走单骑两个结局
刘晔和曹操谁棋高一着 曹操为什么不重用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