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最后的秘密(巴、夏与三星堆)13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夏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十三、三星堆文明史载,鳖灵在郫邑治水有功,受禅杜宇而为蜀王,是为开明氏,传一十二世。这段历史是无庸置疑的,而郫也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解释:卑,是低矮的意思,右边的偏旁,则表示的是堤坝。与防风一样,郫处在低洼地带。所谓低洼,是相对水势而言的,水高则低,水低则高。公元前七世纪,水的高度使地势较高的郫邑都变成了低洼之地,可见,当时洪水之大。浊浪滔天这个成语,或许就是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见证,因为浊的意思,就是指蜀地的水。浊,繁体为?。这说明了些什么问题呢?(一)水从何处而来?从下游?如果从下游而来,那么整个成都平原,一定是汪洋一片,而且,也决不会诞生都江堰这样的水利工程。因此,水只可能从上游而来。这就证明,这个时候,宝瓶口已经开凿了,因为它是水的唯一的来源。(二)鳖灵是怎样治水的?是继续拓宽宝瓶口吗?还是堵住它?显然,都是不可能的。史传他“开金堂峡”,这才是真正科学合理的方式!这也是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个传说给了个肯定的答案:它是真实的。(三)都江堰的功能?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是人尽皆知的。但它的原始功能,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既然使郫邑都发生了严重的水患,那么,它的开凿,必定祸害了整个成都平原。难道,古人是用这样的方式来灌溉的吗?那又是怎么回事喃?显然,宝瓶口的开凿是精心设计的;而它产生的结果,却又是毁灭性的,因此,它的原始功能,并非是灌溉成都平原,而是一项实施毁灭性打击的军事设施!那么,究竟是谁实施了这一可怕的攻击呢?《史记》与《左传》都详细的记载了,公元前589年,晋楚争霸,发生了著名的“鞍”之战,齐大败,楚出兵救齐,大胜,晋不敢出兵与之抗衡。然后楚在山东境内的“蜀”会盟诸侯,规模之大,颇为罕见,使其霸业达到了顶峰。历史是严谨的,特别是古人。而且,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后人建国使用先祖国号之事,尽管它们时代不同,但历史总是把它们严格的区分开来了的。为什么史上会同时出现两个“蜀”,却没有加以任何的区分和解释呢?是史官没文化,还是因为这是一个不必解释的问题?不必解释,是否意味着,只有一个蜀?也就是说,巴蜀的那个蜀,已经不复存在了。与防风一样,有人灭了蜀并迁之于山东。这个神秘的人,究竟是谁?在二里头文化中,发现了许多与三星堆文化惊人相似的地方。专家们推测,三星堆古蜀国里,有一支重要的外来力量,他们就是来自山东这个方向。这个推论是建立在黄河起源说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这种文化上的惊人相似。 更令人惊奇的是,“从母左腋出”的老子,他母亲的形象,居然出现在三星堆编号为K2③:264的神像上。“人像左腋下有一道铸造形成的缺口”,但“兽首吻部上缘有一长约12厘米的补铸形成的裂缝延伸至左耳根部”!如果因为铸造技术拙劣,“人像左腋下有一道铸造形成的缺口”尚可理解,但既然都进行了“补铸”,为何还要留下一道铸造而成的缺口呢?这个缺口是否意味着什么?是从事某种专业的一族,还是一个文化派别?从时间的先后关系来看,蜀出现在山东,远在古蜀灭亡之后。如果说,这个山东的蜀,早于巴蜀的蜀的话,那么“天子脚下”的文明人,是断断不会容忍这个“?”浪滔天、不夷不戎、不蛮不狄的没有文化的家伙跑出来鱼目混珠的,更不可能心安理得、不加注释并自觉自愿的主动把他们记述为“蜀”而没有一丝怨气的。因此,两个蜀之间的先后关系、传承关系,恰恰是相反的。可以肯定的说,灭三星古蜀之人,非夏者其谁!这也破解了神树被人为损坏之迷。神树,许多专家认为它是“建木”,也就是伏羲通天的“天梯”,这是非常正确的。建木的意思,本来就是“建造的木”,也就是人造树;而建木上的鸟,不也正意味着通天吗?因此,破坏建木,损毁鸟翅,就是“绝天地通”。这也证明了巴蜀之间文化上的惊人一致。同时,这个推论也从民俗学上得到了印证。为什么远在西鄙的巴蜀,语言却属于“北方语系”呢?因为“北方语系”,本来就是在巴蜀古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2144.html

相关阅读:最后的秘密(巴、夏与三星堆)4
老黄忠真的“老”吗?黄忠的年龄是个谜!
夏朝灭亡后夏人后裔何去何从
夏启
大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