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重庆四面山庄园非和?官邸 为清押运使后人所建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

本报讯 (记者 李晟)一次押运过程中,不慎将国宝丢失,清朝押运使王仕文为避免诛连九族之罪,让家眷从湖北逃到江津四面山。后经王氏家族几代人之力,建起大型庄园??会龙庄。

昨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秘书长吴涛说,专家们经过系列考证后,一致认为,这座建在江津四面山柏林镇的百年古宅,是重庆地区已发现的最大古庄园,具有山西建筑风格的会龙庄,是四川、山西移民文化结合的代表,是研究重庆移民文化的一个载体。

此前,关于这个庄园的主人,流传四个版本。有说是建文皇帝宫殿的,有说是贪官和?官邸的,有认为是明代官宦避难而修建的,还有认为是清朝高官得罪了当朝皇帝,不得以藏匿到原始森林中的。

从清嘉庆修到民国

吴涛介绍,10月29日,本报刊发《四面山发现神秘庄园 传说是和?官邸》一文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主任何智亚、三峡博物馆副馆长柳春鸣、重庆大学教授杨嵩林、市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吴渝平、市文物考古所考古专家林必忠和吴涛一行,对会龙庄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对会龙庄古建筑脊檩和建筑构件考证后,专家们认定会龙庄最早建于清嘉庆年间,主体建筑建于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最晚的建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跨度近百年。

清押运使后人所建

吴涛说,专家们在考证过《江津县志》及《王氏族谱》后,认为会龙庄是解放前大地主王才美的私人庄园。《王氏族谱》记载:原籍山西太原的王氏家族,清代有4辈担任过押运使一职。

在一次押运途中,国宝不慎丢失,为避诛连九族之罪,先辈王仕文令家眷从湖北向西逃难,自己则留在家里顶罪。

已有身孕的王妻带领家人,在几名贴心随从的保护下,来到江津双凤,生下儿子王文杰。

王文杰聪慧过人,勤俭节约,带领王家日渐发达。据传,最红火时,王家地盘南达贵州、西接合江、东靠綦江、北到江津李市镇,有“王半县”之称。当时,王家一年收租千余担(一担约合750斤),每逢春节,王家还开仓济民行善。

现存的会龙庄在王家几代人经营后,才拥有了现在这样的规模。

大石墩并非华表座

会龙庄内4个精雕细琢的大石墩,专家们经过实地考证后,认为其并非传说中的华表座。

吴涛说,汉代时,曾有“宫外悬谏鼓,道上设谤木”之说,华表就是由此演变而来。建于大型宫廷式建筑大门外的华表,由装饰着“承露盘”、“云板”的柱头、柱身及雕刻着须弥纹的基座构成。

而在会龙庄内发现的4个大石墩上,虽刻有精美花纹,但并不具备华表应有的建筑特征,“所以这4个石墩,要么是支撑庄园过廊的柱础,要么就是院落内用以摆放花草的台座。”

池水不枯得益于环境

会龙庄内的池水为何终年不枯不漫?吴涛说,一方面是因为庄园在修建时埋设的宽大排水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庄园的建造者使用了古代建筑堪舆学。

会龙庄背靠大山建造,巨大的山体内蕴藏着足够的水源,这为庄园里的水池,提供了充足的供水保证。而山庄的数代建造者,考虑到了排水的重要性,因此大宅内的排水系统较普通民居更为宽阔发达,以保证水流能够迅速排出,不致造成水漫庄园。

专家们在研究过庄园中轴线后表示,王氏族人在建造庄园时,特意将房屋设计为背靠家乡所在方位,以此方式怀念自己的祖先曾世代居住过的山西。而在庄园早期的修建中,山西民居的特色也充分体现其中。

会龙庄有山西建筑风格

建议申报市级文保单位

专家们认为,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会龙庄,具有山西建筑风格,是四川、山西移民文化结合的代表,是研究重庆移民文化的一个载体,对研究清代移民后期文化和当时江津地区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经济文化有极高的价值。

会龙庄呈复四合院格局,中轴对称,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协调美。庄内碉楼采用的土夯墙技术使其结构坚固异常,墙体虽历经百余年却未出现裂隙,堪称建筑奇迹。此外,庄内众多巨型石柱雕刻精细,结合部异常紧密,发丝也不能插入,且无任何风化迹象。

专家们建议成立申报小组,争取将会龙庄申报为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提升文物资源的档次。同时,在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使其成为市民们观光游览的好去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42800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