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成功的主要障碍有:
勉强的学习者。
高效学习的思维障碍。
过时的学习方法。
2.1勉强的学习者
你可能对这种人很熟悉,他每天晚上6点开始,一直勤奋地学习到午夜。6点钟,他走到书桌前,仔细认真地做学习前的准备。一切就绪后,他再次谨慎地把东西整理一次 这使得他有时间为不投入学习找到第一个借口。过后他想起早上还没有来得及细看的报纸。接着他认为,在定下心来干完手头工作前,最好把这样的琐事处理一下。
于是他离开书桌,拿起报纸浏览,并且发现有太多趣闻值得去看。看完后,他又注意到娱乐版。这时,他认为今晚最好该进行第一次休息了 也许8点钟到8点30分之间有档不错的电视节目。
他从报纸上查到了那档节目,节目实际上从7点就开始了。他安慰自己说: 好了,今天我够辛苦的了,节目刚开始不久,我也该放松一下,这样我才能定下心来看书。 接下来的节目比他原先想象的要有趣得多,所以等他回到书桌旁时,已经是7点45分了。
但他仍在桌旁转来转去,泰然地用手指敲着书。突然他想起该给一个朋友打个电话,这也像报纸上的趣闻一样,最好在正儿八经的学习开始前先处理一下。
他和朋友在电话里谈得很投机,谈话的时间又比预计的长,之后这位无畏的学习者回到书桌旁,时间已是8点30分。
到现在,他真的坐下来了,翻开书,决心好好看看。他是真的开始看书了(通常是第1页),可没一会儿,他突然感到又饥又渴,这真糟糕,如果花太长时间去弄吃的、喝的就没法集中精力看书,太影响学习了。
吃点快餐显然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一有这个念头,头脑里立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围着饥饿而来的美味,于是快餐最终变成了盛宴。
扫除这最后一个障碍,他又回到书桌旁,想着再没什么会干扰学习了,于是又盯着第1页书的前两行。胃沉甸甸的,肚子一阵胀痛,睡意也悄悄袭来,此时还是看半小时10点钟的节目为好,等看完节目,食物该消化了,也休息好了,这回可以真正下定决心来看书了。
午夜,我们发现这位学习者在电视机前沉入了梦乡。
即使在这时,如果有人走进房间惊醒了他,他会马上想到,事情还不太糟,毕竟他休息好了,也吃好了,还看了一些有趣的节目,又跟朋友保持了联络,看了今天的报纸,一切障碍都扫除了,那么明天晚上6点
对学习(认真对待)的恐惧是合理的。目前,人们更注重知识,而不是人。结果,勉强的学习者就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几乎被知识 压垮 。当今,信息与出版物仍然以令人目眩的速度不断增长,但是个人驾驭知识的能力仍被忽视。要想适应目前的形势,该掌握的不是更多的 硬性的事实 ,而是处理知识及学习知识的新方法,即用其天赋去学习、思考、记忆、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新方式。
2.2高效学习的思维障碍
上面所讲的一个小故事可能令你耳熟,也很好笑,但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却很深远,很严肃。
一方面,它令人振奋。因为这个人人都有过的经历证实了那些长久以来被人怀疑的事实:人人都有创造与发明的能力,担忧自己没有创造力是毫无必要的。在这位勉强的学习者的身上,他的创造力只是应用不当。为了逃避学习,他为自己编造了花样翻新的种种理由。而这恰好又说明,每个人都有创造的天赋,只是要用到正途!
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也包含令人沮丧的一面。因为它让我们看到我们在面对学习材料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普遍的、潜在的这种勉强与恐惧源自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学生被强制学习学校选定的教材。他们知道,教材比故事书、小说难多了,而且还意味着大量的作业。他们还知道,将来会有许多的考试来检验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所以:
1.教材太难,让人沮丧。
2.教材意味着作业,也让人沮丧。因为学生从直觉上感到他们不可能读好书、记好笔记,并将所有的一切都记住。
3.在这3种困难中,考试是最可怕的。我们已经知道,这种恐惧会干扰大脑正常的工作能力。所以,很多人在考试时几乎难以下笔,尽管他们对课本的复习很透彻。有些人完全有能力解答一些题目,但是他们的思维停顿了,所学的知识几乎全都遗忘了。还有一些极端的情形,人们看到他们整整两个小时奋笔疾书,以为在忙着答题,拿过试卷却发现满纸不过是反反复复写着姓名或某个词语。
在这种恐惧心理的压迫下,学生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坚持学习,正视恐惧心理;要么放弃学习,准备面临另外一种后果。如果坚持学习而且仍然很糟糕,他只能证实自己是 无能的 、 傻瓜 、 白痴 、 笨蛋 。而事实上,他之所以 失败 ,不是因为他自己笨,而是因为这种教育体制不合理。
如果他放弃学习,情况会大不相同。尽管考试不及格,他却能安慰自己,他之所以考砸了,是因为他没有学习,也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
他是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他回避了考试和恐惧对他学习自尊心的伤害。
他为不及格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他在同学们中间赢得了尊重,因为只有他敢于反抗这一切。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学生常常会成为 孩子王 。
我们还会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便是在那些坚持学习的学生当中,有些也保留着与放弃学习的学生同样的心理。他们会找借口,原谅自己只得到了80或90分,而不是满分。
2.3过时的学习方法
以上所述情形当然不能令相关之人满意。导致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学习结果,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要求人们掌握学习技巧及知识的方式都不正确。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包围在各种知识的海洋中,被给予,被灌输,学生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被动接受、吸收和记忆 灌 给他们的知识。
学生被包围在太过庞杂、混乱的各种学科中,他们得学习、背诵、理解阵势庞然的一大堆名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动物学、植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地理、英语、传媒学、音乐、工艺学和古生物学之类的教科书。在每一学科中,他们还得面临大量的日期、理论、事实、姓名及普通的概念。这意味着,我们在面对包围着我们的知识和信息时所用的学习方法过于片面。
我们可以从以上插图看出,我们太关注每门功课所包容的 单项 知识,也太注重以简化的顺序或预先设定的形式,比如标准试卷或正式的论文,来让学生反馈这些知识。
这反映出它已成为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教材中所 推荐 使用的 标准 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以不变应万变,认为不同功课的学习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比如,人们通常建议,课本需通读三遍才能对它有个全面的理解。这是其中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即便是一些更高级的方法也是很僵化的,只是在每个学习过程中重复所谓的 标准 学习法。
显然,诸如以上所述的这些方法并不能成功地应用到每一门功课中,文学评论与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必须注重方法,而不应强行以同样的方法套用到内容不同的学习中去。
首先,学习者本人应该是中心。以此为出发点向外延伸,而不该让他被书本、公式、考试所包围。首先要致力于教授学习者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眼睛如何工作,以及我们如何记忆、思考、记笔记、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而不管所学习的科目是什么(见下图)。
在新的教育体系中,以往的重心必须转变。不再只注重灌输各种知识,而是首先教会学习者了解自己的一切 如何学习、思考、记忆、创造、解决问题,等等。
如果我们转变重心,从强调知识转为强调个人及个人如何吸收自己想要的信息、知识,那么,前面所述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人们将致力于学习与记忆那些有趣而又有必要的任何一种知识。知识不再是 被教授 或 被填塞 ,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情况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在自己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寻求帮助与指导。这个方法的另一长处是,它将使教与学双方都更轻松、更愉快,因而也更见成效。这种关注个人及其能力的方法最终可以将学习摆到一个更合理的位置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18000.html
相关阅读:叔本华:读书要有选择
解惑篇--为什么会做的题不一定全做对?
最创意暑期:发明金点子征集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辨析题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