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香港和澳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1课时)

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讨论导入新课]
寒假到了,有些同学要随团旅游,一条旅游路线到哈尔滨,另一条旅游路线到广州。大家为穿着(多和少)争论不休,为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回答不一,老师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进而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指导自学
[指导读图] 读图2.13,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转折过渡]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一一等温线分布图。
[启发引导]根据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一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1月0℃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一)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二)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1月0℃等温线为何发生了弯曲?)
[板书]一、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学生讨论。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读课本2.19图,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过渡]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读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
1.黑龙江最北部7月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大约多少摄氏度?
3.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l.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海南省南部7月份平均气温为28℃,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阅读材料]找出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
[启发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一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1.夏季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回答合理即可)
[启发引导]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农作物活跃生长呢?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同学们读图2.15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指导读图]说明渎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他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与书上说法完全—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热 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岛
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指导填图]请同学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教师提示]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提供资料和数据)小组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的影响?
[概括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温、喜凉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
[小组讨论]结合活动2,说一说在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还有哪些不同?(如水果、房屋、服饰、耕地、农作物、饮食、植被、河流水文特征等)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纬度+冬季风)
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气温的差异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知道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3.知道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各干湿地区的景观差异。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降水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2.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的地方,民居也不一样。(出示图片)如“新疆民居”, “黄土高原民居”, “江南民居”。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没有关系?
指导自学
[指导读图]读图2.16,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1. 找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2. 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及其东部大致经过的地区。
3. 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角色扮演]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浯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板书]—、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小组讨论]造成我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阅读材料]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
[过渡]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降水量的多少吗?
[学生概括]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板书]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地区
[引导读图] 读图2.17小组交流:
1.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其中,山东省有哪两类干湿地区?
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指图总结]
干湿地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植被
湿润与半湿润 800mm 森林、森林草原
半湿润与半干旱 400mm
半干旱与干旱 200 mm 草原、荒漠
[思考讨论]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概括总结]结合本节,说一说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1、2
[小结]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如民居的不同风格就反映了当地的降水情况。在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如气候干湿程度不同,还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关节痛,因而爱吃辣椒、爱喝麻辣汤;北方降水少,气候干,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东西干湿的差异 四类干湿地区

降水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65961.html

相关阅读:滚滚长江
§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一章 第三、四节 中国的人口、民族 导学案
祖国的心脏学案
《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