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言词语,练习复述;
2、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用时】
2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时
〖教学任务〗
疏通字,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由曹操导入。
二、介绍有关内容
1、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士。
2、《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3、罗贯中,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他生活的年代政治腐败,作者郁郁不得志,于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4、本选自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事情发生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蜀兵据险固守,魏不得进,魏军主帅曹操深感进退两难。
5、明确学习任务。
三、师生试读
屯(tún)兵鸡肋(lèi)主簿(bù)汝(rǔ)恃(shì)才放旷酥(sū)恶(wù)朝(zhāo)歌长(zhǎng)吴质叱(chì)阜(fù)
四、学生再读
五、列出提纲
高潮──鸡肋事──斩修(⑴⑵⑶)
开端──园门阔事──忌之(⑷)
一盒酥事──恶之(⑸)
梦中杀人事──愈恶之(⑹)
发展──藏吴质事──愈恶之(⑺)
试才干事──大怒(⑻)
代作答教事──已有杀修之心(⑼)
结局──操强行出兵,大败,厚葬修(⑽⑾⑿)
六、作业布置
1、为复述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有关言词语的练习见《测试专家》
第二时
〖教学任务〗
复述,分析人物,探讨杨修的死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由上节内容导入。
二、朗读、复述
七个事。
三、分析人物
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事体现的,请结合事的本质和人物的作为分析。
杨修,一方面在判断事物时思维敏捷,才智过人,能深知曹操的用意;另一方面,他恃才放旷、目中无人,不知事情的轻重(日常生活的小事与属于政治活动的大事不分),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藏吴质事就是很好的说明。
曹操,一方面在待人接物上常故意乱人耳目,显得虚伪奸诈(讨论练习二);另一方面,他选用接班人上再三斟酌,确定反对曹植后,想方设法除去曹植的羽翼──杨修这一危险人物,又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明确: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
曹操:虚伪奸诈、老谋深算
《三国演义》的作者从封建正统的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我们应该正确的评价历史中的曹操。(参看本的导语)
四、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
1、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2、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五、思考
的主要意图是(D)
A、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
B、表现曹操难容贤良,滥杀无辜;
C、表现曹操借名除杨修以消除隐患;
D、表现封建统战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六、堂小结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人物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
曹操:虚伪奸诈、老谋深算
杨修之死的原因
1、杨修恃才放旷(内因)
2、曹操欲消除隐患(外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46847.html

相关阅读:雨说
雨说教学设计
东营区二中九年级(上)语文《陈涉世家》导学案
一双手
飞红滴翠记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