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j.Co M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总的设计思想是运用启发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理论支撑、教学过程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一)解读教材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北方的民族汇聚》就是这一历史规律的最好体现。
这一课主要包含“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两部分内容。按课标要求,这一课着重要求学生能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因为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鲜卑族拓跋部的迁徙过程;能合作探究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能从多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能以正确的民族观来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图片,学生从探究中认识、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学生讨论得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能简单地评价孝文帝,从而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认同民族融合的价值,并能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作用;
2、难点:简单评价孝文帝。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及地图展示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但是他们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判断往往不够成熟。
(二)教法: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丰富历史情境,兼用朗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谈话、讲述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三、说学法
(一)课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和图片后,学生自主完成自编历史学案的基础知识过关部分。
(二)指导学生观察“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胡汉融合”系列插图,激发其兴趣,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民族融合的情况。
(三)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得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四)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孝文帝改革背景、目的和作用”。
(五)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能简单地评价孝文帝。
四、说理论支撑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五、说教学程序
(一)由诗歌创设情境,提问导入新课(3分钟)
由刘禹锡的《乌衣巷》引入主题: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又是从分立趋向统一的阶段,为北方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那么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首先,利用约7分钟时间自主讨论并核对自编学案的答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其次,新课学习:
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约5分钟)
关于第一部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指导学生通过地图及提问方式掌握这一时期的特征,即虽然民族交往与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通过相关图片资料进而引导得出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是各民族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发展;
民族融合主要表现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从而导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即第二部分内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约15分钟)
(1)关于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问题探究、讨论、创设历史情境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
如:①讲到背景: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目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鲜卑族拓跋部这样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在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③措施:如讲到孝文帝改革措施,本人采取创设历史情境方式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孝文帝,你是如何进行民族融合?”提示学生从服饰、风俗等方面思考,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回答,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2)关于难点的突破:通过图片展示、材料阅读及评价人物学法的指导,学生讨论后自主归纳评价孝文帝,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教学小结(约2分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长期混战分立的局面。与此同时,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汉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巩固练习(约8分钟)
六、说板书设计
1、五胡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2、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
1、背景
2、目的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内容
4、作用
(三)评价孝文帝
通过整理知识框架图,学生能理清本课的线索,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
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74093.html

相关阅读: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学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复习教案3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