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3届高考语文考点诗歌阅读专项复习精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二讲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解析】 从题目可知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辞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在这里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
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的”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出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甘草子
(宋)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简要赏析一下”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妙处。
【解析】 要赏析”乱”的妙处,势必要从写景的角度和抒情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分析。于景而言,”乱洒”是诉诸人的视觉,”真珠雨”是诉诸人的听觉,李商隐有”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真珠雨”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句。而第二层意思可能被忽略。于情而言,乱的形、乱的声正是主人公乱的心绪的外在体现。
【参考答案】 ”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又描绘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 (1)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看、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理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
(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杳杳寒道
(唐)寒
杳杳寒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解析】 寒是唐朝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寒岩。诗中描写寒岩附近高深壑的景色,通篇浸透了寒意,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后两句才直接表现诗人情怀,让人联想起”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参考答案】 ”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百嘉村见梅花
(明)龚鼎孳注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
【解析】 回答本题应联系全诗主旨考虑,重在分析”为?什么?”。
【参考答案】 ”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过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解析】 此处为衬托手法,以”闲”衬”忙”,饶有情趣。
【参考答案】 ”闲”是本诗的诗眼。全诗描写村静幽和谐而又繁忙和充满生气的农家景致。即使是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可以想见,男人们更是早就到田间耕作去了,全家没有闲人;可是作者偏要着一”闲”字,用”中庭栀子花”之”闲”衬托农家之忙,饶有情趣。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古木苍藤图
(明)蓝仁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第三句中,哪个字是关键字?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 抓住动词”争”,分析其在全句中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 ”争”。形象地写出了藤萝以攀附为荣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其的揶揄、讽刺。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衔好月。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做此诗。
试分析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的妙处。
【解析】 赏析诗句的语言特色,应从技法及表达的感情考虑作答。
【参考答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带去愁心,下句”衔好月”写君有情,为诗人衔好月,愁去喜,互相映衬。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行望云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解析】 首先回答出诗歌的语言特色,然后结合具体诗句细加阐释。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如第二、三句把彩云误当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峰是静的,云是动的,而作者却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 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应抓住”绿”“红”二字,结合词意详细赏析。
【参考答案】 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47408.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图表分析与内容概括总复习教案
蜀道难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013届高考语文考点仿写专项复习
2012届高考语文阅读题考点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