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外国小说《照章办事》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小说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 20 分 ) 照章办事 [德]拉里夫 维内尔 深夜,我走进车站理发店。 非常抱歉, 理发师殷勤地微笑着, 按照规定,我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
题。(20
分 )
照章办事
[德]拉里夫·
维内尔
深夜,我走进车站理发店。

非常抱歉,”
理发师殷勤地微笑着,“
按照规定,我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服务。”

反正现在你们店里连一个顾客也没有,”
我试着提出异议,“
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
理发师朝我这边稍稍转过脸:“
尊敬的先生,要知道现在是夜里,我们得遵守规定。一切都应照章行事。只有旅客才能在这儿刮脸、理发。”
说完,他又把脸扭过去了。
于是我走到售票窗口。

请给我一张火车票。”

您上哪儿?”

哪儿都行,反正对我都一样。”

别装疯卖傻了!”
轻的女售票员发火了。

我一点儿也没装疯卖傻,”
我心平气静地说,“
您只要卖给我一张离本站最近的那一站的票就行了。”

您指的哪一站?”

可爱的姑娘,我已经说过了,随便哪一站都行。”
女售票员显然焦躁不安了:“
您起码应当知道要上哪儿去呀?”

我根本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
女售票员十分好奇:“
既然您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干吗买票呀?”

我想理个发。”
砰的一声,小窗子关上。我等了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玻璃。

姑娘,”
我竭力使自己的语气和缓一些,“
好了,请给我买张票吧。”
她像瞅一个疯子似的打量着我。然后开始翻一本书。

是理发店问我要车票!”
我朝紧闭的小窗子喊起来。
女售票员把窗子打开了一条缝:“
理发师要什么?”

他要车票。他只给有车票的旅客刮脸。”
我重复道。直到这时,女售票员似乎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好吧,卖您一张去莱布尼茨的票。您付1
欧元吧。”
我攥着火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店:“
请看,这是我的车票。现在我想刮脸。”
理发师的头脑并不那样简单。“
您不打算乘车上路?”
他问。

我已经给您看过这张到莱布尼茨的车票了,这还不够吗?”
理发师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和蔼地说:“
。”
我艰难地喘了一大口气。“
劳驾!”
我大喊起来,“
我只要有这张车票,就可以上莱布尼茨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乘客!”

但是您并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
理发师冷淡而有礼貌地反驳着,“
这样一来,尽管您手里有车票,也不能算是乘客。”
我只好又来到售票窗。“
姑娘,”
我对女售票员说,“
车票也不顶事,请给我退掉吧。”

不能退。”
她遗憾地把两只手一摊。

为什么?”

如果您是为旅行而买的车票,结果没有乘车,我可以把票钱退给您。”
女售票员笑容可掬地解释,“
一切都应照章办事。刚才您宣称并不打算旅行,您就无权退票。您是不是再找一下那个理发师?要知道您是为了他才买的车票。”

也许您能代我为这张票付款?”
我又找到了那位和蔼可亲的理发师。

请等一下。”
理发师放下手里的报纸,拿起桌上的电话。“
好了,”
打完电话,他说,“
您现在可以刮脸了。”

总算可以了!”
我高兴地喊出了声。

不过不是在这儿,”
理发师说,“
而是在莱布尼茨车站。”
训练:
1
、这是一篇世态讽刺小说,它讽刺的是文中的什么人?小说批判了什么社会现象?
2
、故事发生时间安排在深夜有什么用意?请做简要分析
3
、理发师拿起桌上的电话。。。。可以刮脸了这一细节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4
、试从两个方面谈谈这篇小说的艺术技巧

答案:1
、讽刺理发师和女售票员
批判了不顾实际情况,只知照章办事的教条主义现象

2
、突出教条僵化性格
起到主题烘托作用
作者把故事的特定情境安排在“深夜”,是为了极写理发师和女售票员的教条。因为在这个时分,无论是理发店,还是售票口,一般都很少有人光顾,即使违章,也不会泄密,但理发师和女售票员仍然严格“照章办事”,这更说明规章在他们眼里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高度的约束力。
3
、进一步刻画教条行为死板性格强化讽刺效果
与下文我的高兴心理形成强烈反差,使情节曲折生动
4.
(1
)构思巧妙,以小见大(2
)结尾出人意料,深化主题
解析:这只是一种答题思路!小说鉴赏,往往形象大于思想。如果据题目,理解为“如此照章办事”,即可采用以上答题模式。本文牵扯到两类人物形象,作者都没有肯定的倾向,故此,题目理解为“就该照章办事”,那么故事中的“我”也可以认为是讽刺对象。认为小说批判了投机取巧、钻空子的现象也未尝不可。那么以下答案也要相应改变。
扩展设计:小说为什么详细的写对话?理发师和售票员形象的异同点
对话写得越烦,越能突出理发师和女售票员的教条主义工作作风,从而对当时专制、僵化的管理体制的批判就更深刻,中心更明确。
两个人的相同点是,他们都只是机械、呆板地照章办事,不能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同点是,理发师前后的态度虽然有所变化,开始是“殷勤可亲”,后来是“冷淡而有礼貌”,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克制、很有耐心的;女售票员则一会儿“发火”,一会儿“焦躁不安”,一会儿“像瞅一个疯子似的打量着我”,显得轻气盛,修养不够。
扩展思考:德意志民族为什么一次次几近毁灭,又一次次强悍崛起?

提示:英雄主义、荣誉感、纪律和秩序
输得起更赢得起 败而不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21666.html

相关阅读:肖复兴《表叔与阿婆》阅读答案
《契约》阅读答案
《出售欲望的孩子》阅读答案
《提琴 [美国]保?琼斯》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永远的门》(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