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张謇为何与袁世凯闹翻了脸?张謇与袁世凯恩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近代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俗话说得好,“从小看到老”。袁世凯在北京跟随堂叔袁保恒读书的时候,他的另一位堂叔袁保龄就说他“资分不高,而浮动非常”,在科举上恐怕没有大的前途。而同在吴长庆幕下并曾给袁世凯做过一段时间老师的张謇,这位日后成为状元郎的大才子,他在批改袁世凯的文章时也认为其“文字芜秽,不能成篇”,以至于无从删改。不仅如此,张謇还看出袁世凯这个人“好权术”,在道德文章、科举仕途上难成大器。

  袁世凯不喜欢读书是有原因的,他学习科举制艺但又不守绳墨,不愿受此束缚。譬如他喜欢读周犊山的文章,但仅限于摘取文中豪迈不羁的语句而从来不肯卒读,并且不求甚解。据说,袁世凯的老师王雁臣有一次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题,命他撰写一篇八股文。袁世凯交卷后,王雁臣发现其所作之文有模仿周文皮毛的痕迹,但文章却逻辑蛮横无理,野性难驯,而且前后词句多不通顺。在文中,有一段最为可笑,曰:“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嵇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王老师看完这篇文章,实在是哭笑不得。

  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还在世的时候,闲暇之时经常向袁世凯讲述自己多年的带兵心得和官场经验,因而袁世凯年轻的时候最爱读兵书。在他的书房中,曾摆满了六韬三略之类兵书,各种版本都有,袁世凯虽不能通晓其中的含意,却喜欢在客人面前侃侃而谈,大加卖弄,因而人送绰号“袁书呆”。

  对于这个绰号,袁世凯很不以为然,他曾经对人说:“过去我好奋匹夫之勇,现在学了敌万人之书,才知道好勇斗狠其实没有什么用处。三军不可夺帅,要是我手上有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据《朝野新谭》中说,在袁世凯投奔庆军统领吴长庆之后,吴作为袁的长辈,认为袁世凯年纪尚小,应该多读一点书,于是让袁世凯拜在他的幕府张謇和周家禄的门下,好好学习。张謇是个大才子,他对袁世凯的要求非常严格,袁世凯交上文章后常被批评,两人深以为苦。周家禄对袁世凯则相对比较宽容,经常给予鼓励。大概因为如此,后来袁世凯做上直隶总督后,周家禄入了袁世凯的幕府而与张謇几乎断交。

  不过,袁世凯与张謇交恶的事情,却并非是因为当年受教之故。

  袁世凯虽然文章写得糟糕,但他处理军务却如鱼得水,井井有条,似乎天生就是干实事的料。对此,张謇也在写给袁世凯堂叔袁保龄的信中曾表示赞许说:“慰庭任事非不勇,治事非不勤,但他的举动总夹杂着世故客气的做作,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应该有的。不过,要说起他的才能,恐怕是您家族中谢玄(指挥淝水之战)那样的人物。他现在从军驻扎在*的国家(即朝鲜),希望您嘱咐他谨慎从事。”

  在张謇的推荐下,袁世凯先后被吴长庆任命为先锋营管带等职。吴长庆去世之后,庆军将领吴兆有继为朝鲜防务总办,袁世凯为营务处会办。但吴兆有等人昏庸无能,袁世凯反而大包大搅,成为朝鲜事务的主心骨,因而也遭到了吴兆有等人的忌恨。在1884年12月的朝鲜“甲申之变”中,吴兆有等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而袁世凯行为果断,处置得当,这才挫败了日本和朝鲜亲日派的阴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12560.html

相关阅读:民国第一美女如何选出来?谁是民国第一美女
江青不满意哪部样板戏 周恩来审看鼓掌后才获公映?
蒋介石亲授的女中将奇俊峰
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画像的绘制者到底是谁?
揭秘毛泽东曾两次要求外蒙古回归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