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大学生励志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人才的尺度素来都不是情随事迁的。在东方的战国时代和西方的骑士时期里,最受重视的是力敌万夫的壮士跟巧舌善辩的谋臣;在中国的科举时代里,靠着“逝世记硬背”和“八股文章”而金榜落款的书生最轻易出人头地;在西方产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日子里,擅长用机器的力气转变世界的发现家以及那些粗通专业、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成了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使是在刚从前的20世纪中,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请求还停留在专一、勤恳、老实、遵从等个体层面……

但时间荏苒,21世纪已经悄悄来到了咱们的身边。在今天这个机会昙花一现,环境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更多的人领有了抉择和决议的权力,更多的人需要在一直学习和不断翻新中完美本人,也有更多的人占有了足够自己发挥才干和抱负的空间……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反复的机械劳动,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创造与发明。人们须要更多的独破思考、自主决策,人们也需要更加严密地与别人沟通、配合。

在21世纪里,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良,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能够全面适应21世纪竞争需要的,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换、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涵养的“狭义”的人才。如果把20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特质与21世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做一个简单的对照,我们大抵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反差强烈的对比表:   20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勤奋好学 融会贯通 专注于创新 创新与实践相结合 专才 跨范畴的综合性人才 IQ IQ + EQ + SQ 个人能力 沟通与合作能力 选择热门的工作 从事热爱的工作 纪律、谨严 积极、乐观   并不是说20世纪强调的诸如勤奋、踏实等人才特质就不再重要,事实上,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样会以这些最为根本的个体素质和行动标准为基础。只不外,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也更丰盛,审阅人才的视角也从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会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 无论是对于那些盼望成为栋梁之材的学生,还是对于那些致力于培养优秀、实用人才的大专院校来说,能否使用21世纪的立体视角更全面、更透辟地舆解新世纪的人才标准,都是我们能否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环境,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的必要条件。 因而,我盘算结合自己在此前的科研、教学与研发管理中积累的经验,详细谈一谈上表所列的7种面向21世纪的人才特质,希望能为宽大青年学生以及致力于人才培养的人们提供一些有利的帮助。 1.融会贯通者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学生就懂得勤奋学习、耐劳攻读的道理。勤奋学习自身是很好的,但良多学生却过错地认为,勤奋学习的目的不过乎就是获取特定的文凭或优胜的成绩。一些学校和老师也把大批精神花在如何培养“测验机器”上面。甚至有辅导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考前尽量背知识点,考完就尽快忘掉,不然,你们无奈应付相继而至的沉重课程。” 这种把考试和文凭当作学习的唯一目的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今天,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一旦进入了工作岗位,会不会考试和能否记住答案早已不重要了,21世纪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在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解决更具备挑衅性的问题,绝非死记硬背得到的书本知识可以敷衍。如果只为了文凭和考试而学习,不控制真正有效的学习办法,那么,即便获取了文凭和好的成绩,也一定无法跟上21世纪的节奏,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陈腐”的掉队者. 那么,学习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呢?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我提出了学习的四种境界: 1. 游刃有余:在老师的领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晓得问题的答案。 2. 触类旁通: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把握了学习的方式,可以抛砖引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 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4. 融会贯通: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涯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情理。 融会贯通是学习的最高境界,21世纪最需要的也是能够在学习上融合贯通,在实践中应答自若,善于思考、推理和应用的人才。 举例说来,对于一个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学会课堂上的每一门作业,体系地掌握数学、算法、系统以及编程方面的知识,这仅仅是打下了一个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所必备的知识基础。要想真正成为计算机方面的研发好手,他还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能够把不同起源的知识、教训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它们灵活、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融会贯通的一个要点是必需存在清楚而灵巧的思维。一些软件公司招聘研发人员的时候,除了要考核应聘者的基础编程能力、算法知识和项目经验以外,还常常用一些看似八怪七喇的“思维挑战题”(例如:“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请评估一下你刚刚使用过的电梯的人机界面。”)。这些题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智力考试”或“头脑急转弯”类的试题,它们的真正目的是要测试应聘者在独立思考时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如果一个应聘者回答出了好几种答案,那更加证实了他是一个思维活泼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回答分歧逻辑,或罗唆答不上来,抑或在答复后矢口不移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就算他在学校考试时取得过优良的成绩,我们也会猜忌他是不是一个只会背书和考试,而不善于机动应变、融会贯通的人。 融会贯通意味着你必须善于将学习到的知识利用于实践中去。想要融会贯通,首先要多实践。在IT领域,许多成功的公司都希望参加公司的毕业生拥有十万行以上的编程经验(例如在Google,大多数没能通过面试的应聘者都是因为实际动手能力不足),但不少中国学生告诉我说,他们在学校的四年时间里,真正自己动手编写过的程序还不超过一千行。这一方面解释一些学校在教养时不看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学生只知道学习“死”的知识,而不知道去寻找或创造机会,以便将学到的常识用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融会贯通也象征着你必须学会解决那些从未见过的、没有肯定答案的问题,学会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Google的应聘进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很好的学生非常善于解答某些有着明确描写和明白谜底的问题(例如,“怎样遍历无向图或有向图”等等),但他们一遇到那些需要进一步形象和明确的,略显隐约的问题(例如,“如何将常用的图算法运用于人际关系建模与剖析”等等),就很难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也很难根据具体的情形选择最合适的解决计划。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简直每一个问题都是含混和不断定的,你的老板和共事不可能预先帮你将问题简化成书本里那样的抽象情势,一切都需要你自己着手,需要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和简单地学好课本知知趣比,融会贯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更高。但只有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你就具备了21世纪人才的必备特质之一,并同时拥有了实现理想和跟随兴趣的坚实基础。 2.创新实践者 古代社会离不开创新,因为无论是对一个社会仍是对一个企业,创新都是独一能够长期持续的竞争上风。从基本上说,价值源于创新。创新以及由创新引发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所能够创造的价值要远弘远于重复性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现代企业都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最中心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把自主创新视为可连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是,科研领域和产业界往往会有一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偏向。许多研发成果只是片面地追求“科技领先”或是“概念独特”,许多研究员只是寻求发表论文而不考虑创新的结果是否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被大多数用户接受。 例如,1996年我在SGI公司领导一个研发团队开发了一个无比酷、十分棒的三维阅读器,也赢了很多大奖。但当时我们只顾埋头创造,却没有做好市场分析和调查,看一看这么酷这么棒的浏览器在市场上到底能否被一般用户接受。结果,因为该产品没有市场,这个创新无法为公司创造任何价值,我们的产品即是白做了。我们不得不把部门卖掉,遣散了部分里的100多位员工。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件之一,也是我所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失败。 从这个惨痛经验的教训就是:创新必须为实践服务,“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没有任何意思的。我在MIT被采访时,有人问我如何用一句话来鼓励MIT的学生。那时我刚经历了SGI的失败,我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我们不能因为“新”才去做一件事,而要看它毕竟有没有适用价值,究竟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被用户所接收。 反之,在实践过程里,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重复性的工作,而应该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进实践,以创新引诱实践。只有不忘创新,我们的实践工作才能充满活力和激情,才能不断研发出出色的产品。 Google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就非常善于在实践中创新。当年,当这两个斯坦福大学的神奇人物将立异的网页排序算法与方兴未艾的网络搜寻实际结合为实力超群的Google搜索引擎的时候,创新和实践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字眼就在Google深深扎下了根。即便是在缓和的工作之余,两位创始人也不会忘却发明一些“离奇”的玩意儿来为工作增加些乐趣。有一次,拉里·佩奇自己动手,将装有自己开发的测试程序的笔记本电脑装置在可以遥控的玩具车上,而后蹲在地上,指挥着自己的测试车跑遍公司的各个角落——其目的竟然是为了测试公司内部的无线网机能。 创新领导实践,实践支撑创新。实践和创新缺一不可,这就比如只理解力学原理的人和只知道铺砖叠瓦的人都无法独立建起一座摩天大厦一样。同样的,在新的世纪里,也只有那些善于将创新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人才有可能失掉最大的成功。 3.跨领域融合者 许多同学进入大学时总认为“专业就是职业,把专业学好就是金饭碗”,认为读化学的就会成为化学家,读历史的就会成为历史学家。这个观点是毛病的。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彼此融合、互相增进的世纪。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不但要求我们在某个特定专业拥有深沉的成就,还要求我们懂得甚至精通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善于未来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领域的技巧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于详细的问题。 事实上,跨领域、跨专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社会在各专业领域得到充散发展之后,就势必会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合作与集成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假设在传统学科分类系统看来,人们已经创立的知识门类有1000种,那么,将这1000种知识门类两两结合,我们就可以得到1000000种潜在的可能性,其中每一种都有可能开创一个簇新的学术领域,引发一次技术或出产力的变更,有可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能源。如果斟酌三种知识门类的合成,那么,这种可能性就会增加到1000000000种——其中储藏着如许大的机遇与挑战呀! 具体说来,以计算机科学为例,人们已经分辨将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生物学、建造与土木工程、戏剧、机械与自动化等专业门类结合,首创出了用户界面设计、计算语言学等一大量充满活气的新兴学科(如下表所示):     计算机科学 统计学 数据发掘 概率论 机器学习 心理学 用户界面设计 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生物学 基因分析 修建与土木工程 计算机帮助设计(CAD) 戏剧 数字娱乐 机械与主动化 机器人学 …… ……   EDS的研究院甚至做出了勇敢的预测:“未来的CIO不再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而是Chief Integration Officer(首席集成官)。” Google的成功其实也是“跨领域合成”。可能许多人会认为Google一定在信息检索(也就是“搜索”)方面掌握了进步的技巧,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但实际上,早在Google成立二十多年前就有一个世界当先的信息检索公司Lexis-Nexis。Lexis-Nexis可以说是信息检索行业的开辟者和领头羊,二十多年前就在大文本和数据库的搜索方面开发出了领先世界的产品。但是,Lexis-Nexis因为适度地专注在信息检索行业本身而错过了互联网的革命,他们没有看到应用宏大的并行计算来检索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宏大机会。相反,Google在技术上依附着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穿插互补与综合运用,反而青出于蓝。如果深刻剖析的话,看似简略的Google网络搜索技术其实是由信息检索(如何找到最佳的信息匹配)、网络(如何用最新的网络技术知足用户需求)、用户界面(如何让用户在最佳的应用休会中更便捷地获守信息)、信息采集(如何收集疏散在网络各个角落的信息资源)、硬件(如作甚复杂的计算任务供给硬件支持)以及并行处置(如何快捷处理大规模的盘算义务)等技术领域组合而成的。 除了产品之外,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一个成熟领域更深入地研究下去,或去开创一个新的理论,这都是很艰苦的。例如,在语音识别领域,我的博士论文被许多人认为是该领域里的一个里程碑,因为我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不指定语者的持续语音识别技术。也许你会认为,其中确定包括有高深的声学研究或语言学研讨,但如果分析我的论文,你就会发现,其实我并没有发明任何新的实践,也没有在声学和语言学做出任何本质性的突破。我的论文的特色在于,我除了应用传统的声学和语言学,也加入了跨领域的新技术,包含统计学、信号处理以及模式识别等各个相关领域的联合体。这样的一个捕风捉影的创新才能更快得到应用。今天,寰球的语音辨认系统大都是在我的论文所奠定的技术基本上发展而来的。 今天的热点产品,从iPod到Xbox,没有一个不是跨领域合成的结晶。这些趋势在未来只会更加显明。例如,未来的医学打破很可能是生物迷信家、基因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合作进行理论研究,并在医药学、化学、临床试验等领域的配合下所取得的科技结果。 而且,这不仅仅是发展高科技的有效方法。今天,做市场工作的人也需要懂相当的数学知识,搞文学研究的也需要会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例如学术搜索),律师行业则需要驾驭超大范围的数据库,同时需要具备计算机取证等相干知识(因为有了电脑,证据比以前多太多了)。 总之,将来的工作需要跨领域的知识和实践,需要倏地进入并掌控新领域的学习能力,更需要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认真学好某一门专业知识——但过于钻牛角尖可能会失去创新实践的机会。将不同专业最新的思维结合起来,做一些即有创意又可以实践的货色,这可能是最有成长空间的机会。21世纪需要的是那些既能对某个专业领域拥有深入的懂得和认识,又能统筹相关领域发展,善于与其他领域发展合作的综合性人才。如果你在就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用为此过火焦急,而你可以把你的时光花在寻找你的专业和你的爱好中的“跨领域”机会。 4.三商(IQ + EQ + SQ)兼高者 不少学生认为,著名企业挑选人才的标准是“成就决定所有”,能否进入一流公司只取决于你来自什么学校,排名第几。当然,个别说来,来自于名校或成绩好的学生在求职时的胜利多少率可能更大些,但并非必定如此。在我接触的许多优秀员工中,有不少人是从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毕业的普通学生。依据《隔壁的百万富翁》一书的统计,美国百万富翁的均匀大学成绩只有2.9(3分相当于乙等,2分相称于丙等),并不是非常凸起。 其实,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成绩或智商(IQ)的高下,而要看他在智商(IQ)、情商(EQ)、灵商(SQ)这三个方面到达了均衡发展。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平衡,才能满意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1. 高智商(IQ, Intelligence Quotient):高智商不但代表着聪明才智,也代表着有创意,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前面谈到的融会贯通、创新时间、跨领域思考都是“二十一世纪”高智商的代表。 2. 高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是认识自我、把持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联、参加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在高等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 3. 高灵商(SQ, Spiritual Quotient):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分辩是非,甄别真伪。那些没有准确价值观指引,无法辨别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的迫害也就越大。 我曾在中心电视台《对话》节目中和一位中国大学副校长讨论学校与人才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学校的职责在于造就高智慧的人才,而我认为除了智慧之外,学校必须培养好人品和有团队精神的人才。好人品就是“灵商”,团队精力就是“情商”。因为大学四年既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四年,也是学生最容易被误导的四年。如果只器重培育智商,则走出校门的人才很可能成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畸形”人才。最新的耶鲁大学的"彩虹方案"也证明了用情商测试来猜测学生未来的表现比用高考成绩(SAT)预测的后果好两倍。在"彩虹规划"中,耶鲁大学的学者测试了学生解决人际关系的才能,例如"你来到一个酒会,如何意识新朋友?"或"你需要搬家,如何压服你的友人帮助你?",还有识别人的感触、感觉、情感等的能力。 所以,我提议在校学生充足利用学生社团、名目合作、暑期实习等各种机会,培养自己在情商、体商和灵商等方面的潜质,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5.沟通合作者 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19世纪的国度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20世纪的企业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21世纪的青年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国家的合作是外交,公司的合作是贸易协定,人与人的合作则可能是跨国界、跨领域、跨公司的。所以,要成为21世纪的人才,就必须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印度有名企业Wipro的首席履行官保罗曾说过:“我可能早上和一个美国人合作以便更好地与某印度公司竞争,中午向一个中国人下订单,下战书和一个法国人签约,晚上把产品卖给英国人。我们能把任何工作移到任何国家。今天的人才岂但要适应这种国际工业链中的合作与竞争,而且更需要具备自发、长进和沟通的能力。” 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上一节所探讨的“情商”其实就包括了沟通与合作能力。在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情商的沟通合作者”,因为几乎没有项目是一个人可以做出的。因为跨领域的项目会越来越多,所以每个人必须和别的领域的人合作。由于公司会越来越放权,所以每个人必须主动地与人合作,而不是等老板来调配工作。如果一个人是蠢才,但他孤僻、自负,不能正面地与人沟通,融洽地和人合作,那么他的价值将大幅度降落。 我以前就遇到过一个极真个例子。当时,公司里有一个非常聪慧的工程师,对公司有不少技术奉献,一个人可以完成好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的工作,所以公司过去一次次地选拔他,最后他成为公司惟一“高级副总裁”级别的工程师。但他不乐意与人合作,对其余人不如自己的地方也极为不满。有一次,他将一封回给另一位工程师的电子邮件同时抄送给各级主管经理和总裁,在那封邮件中,他历数了对方在工作中的失误并严加指责,甚至使用了“笨拙透顶”这样的字眼。这样的邮件在公司内部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事们对他不满,不再信赖他,不违心与他合作。公司治理者也逐步意识到,这种绝顶聪明,但缺少合作意识,动辄责备他人的“天才”在公司里造成的背面效应其实比他为公司做出的正面贡献大得多,这种人才相对不合适在一个21世纪的现代企业中工作。 高效力的沟通者善于理解自己的听众,可能使用最有效力的方式与听众交流,能够把庞杂的信息用简单的方式表白。在信息顺手可得的今天,主要的不是你有多少信息,而是你是否能适合地用易理解的方式抒发这些信息,用说故事的方法来取得共识。例如,在计算机领域,我认识不少从事“企业架构设计师(Enterprise Architect)”的工作的朋友。这个高薪的职位实在就是“伶牙俐齿的工程师”。有一位架构设计师说:“会唱工程师的人很多,但是很难找到这样的工程师——他能到一个不懂技术的客户面前说明一种新的技术,阐明这技术对客户有哪些利益。所以,我们在职场上才那么热门。” 高效能的合作者善于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适当定位,能疾速分清自己和其他团队成员间的职责与合作关系,并在工作中积极地赞助他人或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 在团队合作方面,海内一些高校订学生的要求并不很高。例如,我的一个朋友曾在国内某大学开设一门课程。开端时听课的学生许多,但后来他发现,有30%左右的学生自动退出了。他百思不解,便在课程结束后对退出课程的同学做了一个问卷考察。结果发明,大局部同学退出课程的起因居然是:该课程的许多功课要求学生组成团队,独特实现,但学生们却对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觉得不习惯和不适应。显然,这些学生并不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当他们加入工作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如果能在课堂上积聚更多的团队合作经验,那对今后的工作该有多大的辅助呀! 6.热爱工作者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每一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惟其如此,人才和人才所在的团队才能表现出足以差别于竞争对手的奇特价值。而施展专长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最爱。做自己酷爱的工作,不但会更投入,更快乐,也会因为投入和快活而得到最好的成果。 惋惜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今天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最热门或收入最丰富的工作,而不论自己是否真正爱好这项工作。人人都需要钱,人人都愿望有更多的钱。希望有钱不是坏事,然而一个仅仅为钱工作的人所能发挥的潜力长短常有限的,因为他但凡都会想“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这样的人还可能因为缺乏动力或念头不纯而做犯错误的决定。 我更认可的是那些真正自觉、自负的学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致、喜好来选择工作——因为只有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能力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布满激情和欢笑。我想,后一种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他们最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最大的成功。有一位美国朋友把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为:“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这句话道出了“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的真理。 前一阵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华人经理来应聘一个资深职位。固然他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很强,但我们还是谢绝了他。下面是我根据所有口试官的评语对他所做的总结:“他很盼望分开目前的公司,但他没有任何的理想或激情。他不在乎今后做什么项目,只是始终追问待遇、职位、权利等问题。他如果只想做一个职业经理人,并在每月拿回家一个沉甸甸的薪水袋,那么,他绝对不适合在我们公司工作。” Google的开创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还在斯坦福读博士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对话,目的是探讨为什么斯坦福的博士和博士后的表示在给人的感到上有相称大的差异。 拉里:“我们的博士后也都是毕业于各名校,但是为什么老是表现得不如博士呢?” 谢尔盖:“是啊,而且著名的研究几乎都是由博士做出并发表论文,很少看到什么冲破性的工作是博士后做出来的。” 拉里:“岂非是读了博士当前,人就变笨了吗?那我们还是别读了吧。” 谢尔盖:“我知道了。我们的博士在进入斯坦福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有激情的标题,追随自己爱好的老师。” 拉里:“对,而那些有经费但是不博士生乐意做的项目,教学只好聘任博士后来做。” 所以,这又是一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例子。 也许你以为,必需要做总裁、做科学家才会有豪情,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在西雅图时,曾经认识一个鱼贩。他在一个公然市场经营一个著名的鱼店。他和他的每一个员工都相当有激情。如果你到他店铺邻近,你会看到他们唱着歌,把鱼从车上一个个地扔到摊上。如果你进他的店铺,一个个伙计会亲热地把免费的熏鱼或螃蟹腿送到你面前,让你品味。有时,他们会把一条大鱼放到你眼前,问你“要不要照张像,以便骗你老婆说这是你钓到的鱼?”有一天放工的时候,我看到这个店铺正在数的钞票都是别的店铺的好几倍。最近,我回到西雅图,发现老板不在了,他的伙计告知我:“老板的激情被一个书商相中,当初老板出了一本畅销书《Fish:Catch the Energy, Release the Potential》。出了书后,许多财产五百强的企业请他做参谋,教他们如何调发动工的热忱。”(兴许你感到“鱼贩”不适合作为21世纪的企业的样板——其实,服务业是永远不会消散的,而且在伟大的竞争下,有激情的从事服务业的人更容易从中怀才不遇。) 如果一个学生只想着自己将来能拿多少薪水,那么他的成功必将是有限的。如果他能找到一个合乎幻想、兴趣的方向,而且又善于学习和积累,那他的前程就无可估计了。要想找到自己的激情,我倡议你首先找到你的理想,建立人生的目标以及各阶段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当真的计划,有可实现、可度量和可评测的愿。然后,寻找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的激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如果你对兴趣不确定,那就坚持一颗好奇的心,多多尝试。 7.积极乐观者 沉默不一定是金,谨小慎微也不一定总是为人处世的经验之道。在机遇电光石火的21世纪里,如果不能抱着乐观的立场,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遇,机会也许就再也不会来临到你的身边,假如不能主动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与才华,你也许就会永远与你心仪的工作无缘。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充分共享,个人能力得以充分开释的世纪。千百年来,人们很少能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斯众多的取舍的机会,也很少能像今天这样可以如此充分地掌握自己的运气。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的是积极进取、主动选择,而不是沉默谨慎、被动接受。 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中,我提出了积极主动的三个重要性以及培养积极进取精神的各种因素: 1. 对自己的一切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 2. 缄默不是金:要想掌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倾销自己、展现自己的观点。 3. 不要等候机遇,而要做好充分的预备:不要坐等机赶上门,因为那是消极的做法。也就是说,在机遇还没有降临时,就应事事居心,事事努力。当机遇尚未呈现时,除了时刻筹备之外,我们也应该主动为自己创造机遇,不能总是刻舟求剑,等着机遇上门。 积极主动的人总有无限的创造力。当Google决议在中国各高校成立Google Camp(Google俱乐部)的时候,主管该事情的工作职员来跟我讨论相关事宜,以及如何启动。而我对自己此前在全国20多个高校巡回报告时碰到的一些非常积极主动的同学印象深入。我立刻想起当时有一位北航的学生曾寄一份电子邮件给我,希望Google在北航做一个俱乐部。我也记起在浙大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社团曾主办我的演讲,他们做得异常杰出。我还记起在南大设计并发动用“六度空间”来寻找我的那四位同学。于是我就跟我的同事们说,你们应该直接去找这几位同学,因为他们是最积极主动的,是契合Google精神的,他们一定会提出很多主意,会成为我们Google Camp的骨干。数月后,这几位同窗不但为Google Camp提出很好的看法,而且还在Google实习,开发出了Google Camp推向二十多个高校的打算,甚至可能成为Google的员工。他们的踊跃主动让他们脱颖而出,也让他们得到了很好的培训机会。 对于积极自动,可能最大的担心就是“如果失败怎么办”。这里,我希望提示各位同学:“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重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生机每位同学都是不断倒水入杯的的乐观人。因为,每个人在毕生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失败与挫折。在21世纪里,环境因素时时刻刻都在改变,这更加增大了失败的几率和危险。害怕失败的人会在失败面前跌倒,并彻底损失持续尝试的勇气。而乐观向上的人却总能把失败看做自己前进的动力,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善于把失败看成是进步自己的最好机会。显然,乐观向上的人更容易适应21世纪的竞争环境,更容易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走向成功。最近有人提出在以上“3Q”之外还要加一个“AQ”。AQ代表adversity quotient,也就是面对难题的能力。在这充斥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我们确切需要高AQ的人才。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生为他的朋友题字时,写的是“多想一二”。其中的意思是说,人生不如意处十之八九,要多想余下那一二自得之处。也就是说,我们对难得的成功要极度爱护,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个乐观的脑筋。 至于那些“十之八九”的失败和挫折,不要过于在意,也不要达观和扫兴,而要鼓起勇气,从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完善自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工作经历中就不乏失败的例子。前面提到过我在SGI公司所遭受的产品没有用户,研发团队被解散的失败阅历。但也正因为经历过那一次惨痛的失败,我真正意识到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无论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还是在引导Google中国研发团队的时候,我都时刻提醒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既要在实践中保持创新的精神,又要在创新时紧密接洽实践,贴近用户需求。应当说,我从失败中所学到的,比我在成功的经历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从这些经验,我的论断是:不要把失败当作一种处分,而应该把失败当作学习的机会。 有一个人在前半生中经历差错业、经商失败、爱人死亡、发表演说失败、角逐国会议员提名失败、未被再度提名国会议员、想转任处所官失败、竞选参议员失败、角逐副总统提名失败等一系列挫折,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其实,这个终生中充满失败经历的人就是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人物,1860年入选美国总统的——亚伯拉罕·林肯。我想,林肯总统之所以能够取得终极的成绩,这应当与他乐观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气力的态度密不可分。 停止语 21世纪,年青人的世纪。 21世纪,平坦的世纪。 21世纪,充满希望的世纪。 21世纪,充满挑战的世纪。 21世纪,新一代的国际化人才大展鸿图的世纪。 在这美妙的21世纪,那些能够融会贯通、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合作、具备IQ + EQ + SQ的综合素质、善于沟通与合作、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人一定能拥有更加平坦、光辉的成功之路。

  我将这封信献给所有渴望在21世纪成功的世界青年。我也将下面七句话赠给21世纪的青年:        融会贯通者: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能真正掌握(Hear and you forget; see and you remember; do and you understand)。        创新实践者: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        跨领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领域的合成(What matters most is not analysis, but synthesis)。        三商皆高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贡献了什么(Your value is not what you possess, but what you contribute)。        沟通合作者:只会思考而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思考的人没什么两样(The man who can think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what he thinks is at the level of him who cannot think)。        热爱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你就会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积极乐观者: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The glass is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depending on whether you’re pouring in or out)。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281783.html

相关阅读:给还没毕业的同学的衷心告诫
大学生励志文章:我的大学
小学生名人名言大全-励志精选147句
巴菲特给大学生的忠告
身残志坚清华学子矣晓沅励志演讲:轮椅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