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大学生励志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渡过

  李开复

  2005年2月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明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缭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首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告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缺。

  最大的收成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时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准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告诉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仿佛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愿望早些从懵懂中苏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生机把握自己的前途和运气的大学生以及那些行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毕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爱好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把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成就毫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受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惟、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症结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任,第一次开始追赶自己的幻想、兴趣。这是你分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破介入集团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自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支配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在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安排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终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体系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占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神空虚自我的成长过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当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途径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爱护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幻想,明白斗争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抛砖引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埋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竟然连VisiCalc 都不会用。”

  我当时答复道:“电脑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当前依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障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控制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呈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熟能生巧。”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毕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尘不染时,最后剩下来的货色就是教育的实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诚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下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海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议。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任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摸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概10%是员工在从前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参加微软后从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古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未几,学校的课程安排也分歧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烛炬”。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揣摩明白,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授补充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寻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请求自己“理解”知识并擅长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前因后果,大家就能触类旁通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到达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老是逝世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教训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翻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动身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该充足应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接收知识和方式。如果碰到好的老师,你能够自动向他们求教,或者请他们推举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学以外,大学中的青年老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窗都是最好的知识起源和学习搭档。每个人对问题的懂得和意识都不尽雷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干独特提高。

  有些同学曾告知我说,他们很爱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巨匠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十分推重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慷慨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领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聚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讨教最根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浮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爱这些难得的机会,勇敢提问,时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事,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划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普遍的知识和研究结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前因后果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纯熟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批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伟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能,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容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信任网上的谎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作业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觉得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宣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若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衅了。

  总之,善于融会贯通,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击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急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慢慢构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急躁风尚。有许多大学生妄想在毕业后就即时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取舍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处所,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先进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含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运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代替。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毕生。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传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盛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事实的应用或就业远景。但大家不要忘却,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制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聚集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剖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防止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专心把数学学好,不能草草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巧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实在,学习英语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消息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精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情愿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岂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材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即是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进步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就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刺耳懂课程内容,和本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难题。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比的教材看起),并恰当地浏览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干专业的知识程度。其次,进步英语据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当初有许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乐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报告,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养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必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片子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习句式,而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播送也是很好的训练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晋升英语水平。总之,敢于实践、坚持不懈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期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迷信与信息技巧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本之一。固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须要理解盘算机原理和编程常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纯熟地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跟搜寻引擎,都应能纯熟地在网上阅读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础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奈快捷全面地取得本人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尺度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构造、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活泼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较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相比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兴的学生终极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

  虽然我一贯勉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需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荣幸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工夫,不愿刻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际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清楚”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谜底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实践、办法与详细的实践、利用如何联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斯。

  有一句对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合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舆解知识系统,可以紧紧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提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多少个同学协作,这样,既可经由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造就团队精力。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激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切有困难),有时候,即使待遇不满足,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盼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知识,不着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确实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进程中追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树立了一个探讨软件技术的网站(www.diyinside.cn),在其中共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屡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行校园技术教导会议),还出版了赞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失掉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名称。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刻阐述了快活和兴致是一个人胜利的要害。假如你对某个领域充斥豪情,你就有可能在该范畴中施展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游手好闲。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废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酷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识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重视的事当作自己的喜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自休会它并用自己的脑筋做出断定;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爱好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才能开发网络游戏;不要认为有兴趣就象征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外,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禀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整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讨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辟自己的视线,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能力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恰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举世无双的场合。因而,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掌握在校时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藏书楼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运动、与友人交换、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法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核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商讨,就更不会发明自己对计算机的浓重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挑选。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尝尝“爱你所选”。有些同学懊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甚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成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乐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轻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穿插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加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兴许就会遇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现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上风。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落后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粗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拜访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青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先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虽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辨认、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意用户的需要、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堵截,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切实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决定。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武断负责,发明机会

  创建“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先容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岂非一个生疏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缓缓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导,环境不转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素来没见过这样消极的人可以获得连续的成功。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将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治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理由很简略:因为不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涯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义务。很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当从进入大学时就开端计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荐的方法,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的,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抉择自己的态度。”

  踊跃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所有负责,英勇面对人生。不要把不断定的或艰苦的事件一味搁置起来。比方说,有些同学以为英语主要,但学校不测验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感到自己需要加入社团磨难人际关联,但是由于害羞就不积极报名。然而,咱们必需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议将使你眼前的机遇损失殆尽。对这种消极、恐惧的风格,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筹备:事事居心,事事努力,不要等机赶上门;要掌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锻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余同学那样放弃学习,终日打扑克、饮酒。他依然终日研究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名目,这时朱校长就怀才不遇,开始了他光辉的事业。良多人可能说他福气好,被调配到缺少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尽力学习,也无法捉住这个机遇。所以,做好充分的预备,当机遇降临时,你才能抓住它。

  积极主动的第四步是“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出发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供给方向和能源。如果不晓得自己的抱负和兴趣,你应该马上做一个挖掘志向和兴趣的规划;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你应该马上制定一个尝试新领域的打算;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应该立刻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或自己审视,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如果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你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在申请出国前有详细的研究经验和学术论文;如果毕业后想进入某个公司工作,你应该收集该公司的应聘广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历对照,看自己还欠缺哪些经验。只要认真制订、管理、评估和调剂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掌控时间: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控自发

  除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大学生还要学会支配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一位同学是这么描写大学生活的:

  “大学和高中比拟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每天照旧是学习,每次考试后仍旧是担忧考试成绩……不同的只是大学里上网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多了很多,压力也小了很多。”

  这位同学并不明确,“时间多了很多”正是大学与高中之间宏大的差别。时间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方案时间、管理时间。

  部署时间出了做一个时间表外,更重要的是“事分轻重缓急”。在《高效强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异是人们挥霍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迫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旷废掉。例如,我认为这篇文章里谈到的各种学习都是“重要的”,但它们不见得都是老师安排的必修课业,采用我的倡议的同学们仍然会因为考试、交功课等紧急的事情而荒废了打好基础、学习做人等重要的事情。因此,天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肯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想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均衡。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我建议大家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离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建议大家用良好的态度和广阔的襟怀接收那些你临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可能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法则,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况。

  大学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代。大学生必须有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朋友,学些好习惯,不要陷溺于对自己无益的习惯(如网络游戏)里。一位积极、主动的中国学生在“开复学生网”上奉劝其他同学:“不要玩游戏,至少不要玩网络游戏。我所认识的专业水平比拟高的大学朋友中没有一个玩网络游戏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对于现实的回避,是不愿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认为,要脱离网络游戏,就得珍惜自己可贵的大学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思并能给自己带来知足感的事情。”

  为人处事:培育友谊,参加群体

  很多大学生入校时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自己成长的环境。进入校园开始群体生活后,如何与同学、朋友以及社团的共事相处就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一局部。大学是大家最后一次可以在绝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培养、练习如何与人相处的机会。在未来,人们在社会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自身。所以,大学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际交往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不够广,但又没有什么专长可以引起大家的留神,在社团里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有效地建立接洽。”这是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常常遇到的迷惑。对于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我的建议是:

  第一,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真挚、宽容的胸怀,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驳、有过必改的态度。与人交往时,你怎么看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就好对比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立场,可以从他人对你吐露出的表情和态度中一览无遗。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仇视你。最诚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冤仇都是由这种“反射”原理逐渐造成的。因此,当你想修正别人时,你应该先修改自己。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人。你想他人理解你,你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如果能做到第一点,很多大学时的朋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良知。在一起求学和寻求本身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友情弥足可贵。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格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很多种:乐观的朋友、智慧的朋友、兢兢业业的朋友、滑稽幽默的朋友、鼓励你长进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帮你懂得自己的朋友、对你说瞎话的朋友等等。此外,大学时谈恋爱也可以教你如何照料别人,促进同理心和自控力,但恋爱这件事要随缘,不用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

  第三,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引导才能,也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披肝沥胆的服务者和意愿者,或在担负学生工作时主动表演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并以此锤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为同学和老师服务。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不会很轻松,挫折是确定有的,但是不要灰心,大学社团里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不必“付膏火”的学习,犯了过错也可以重头来过。

  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视察四周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殊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好比,看他们如何处置交往中的抵触、如何压服别人和影响他人、如何发挥自己的配合和和谐能力、如何表白对他人的尊敬和真挚、如何表现赞成或反对,如何在不触犯他人的情形下充分展现个性等等。通过察看和模拟,你匆匆地会发现,自己的人际来往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改良。在学校里,每一个朋友都可以成为你的良师,他们的热情、风趣、机灵、博学、正派、沟通、礼貌等品格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对象。同时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和事也可以为你敲响警钟,忠告你千万不要做那样的人和事。当然,你也应当大方地辅助每一个朋友,试着做他们的良师和榜样。

  第五,提高自身涵养和人格魅力。如果觉得没有特长、没有爱好可能会成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一个阻碍,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你与朋友建立深沉情感的道路之一。很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不是只会闭门苦读的书呆子,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同事中就有绘画、桥牌和体育活动方面的高手。业余爱好不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还可以让大家发掘出自己在读书以外的潜能。例如,体育锻炼既可以发挥你的运动潜能,也可以培养你的团队合作精神。如果然的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那么,多读些好书丰硕自己的知识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没有什么比智慧和广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

  所以,学会与人相处,这也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

  对大学生们的冀望

  踏入大学校门时,你仍是一个繁忙的、青涩的、被动的、为分数读书的、被家庭维护着的中学毕业生。

  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谛,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筹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中锻炼抒发,从交友中咀嚼成熟,从实践中博得价值,从兴趣中牟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气。

  离开大学时,只有做到了这些,你最大的播种将是“对什么都可以领有的自负和盼望”。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维、有价值、有前程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所以,我认为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309893.html

相关阅读:身残志坚清华学子矣晓沅励志演讲:轮椅上的人生
大学生励志文章:我的大学
小学生名人名言大全-励志精选147句
给还没毕业的同学的衷心告诫
巴菲特给大学生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