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净而不染,一切无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NLP学院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对我提出的“企业能让员工“皈依”什么?”这个问题,感到既深刻又有趣,因此,对佛教的“三皈依”兴趣大增,所以他接着问:“照你这么说,佛教的“三皈依”,应该相当于企业的“理念”、“社训”,是吧?”
  我说:“有那么一点像。”
  他接着问:“我所看到的企业,通常,他们都很不容易将公司的理念、社训,落实到员工的日常行为当中,不知佛教徒是怎么落实“三皈依”在平日的修行当中呢?”
  我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佛教徒日常所有的言、行、思维,确实都以“三皈依”为精神、为准则。”
  他问:“你能不能讲具体一点?”
  我说:“这个课题我所知有限,我必须尽可能小心谨慎回答,以免给您错误的信息,所以我需要一面思索一面谈,这么慢的节奏,不知道您有没有耐心听?”
  他说:“不要吊胃口了,有话就快说吧。”
  我说:“据我所知,“佛”、“法”、“僧”是佛教的“三宝”,“三皈依”也叫作“皈依三宝”,所以“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他说:“这个我知道,你不必多说,接下来呢?”
  我说:“据我所知,“早课”、“晚课”是佛教徒例行的修行功课,每天作“早、晚课”功课时,佛教徒都作“三皈依”。”
  他说:“很多企业,早会时也会高喊社训。”
  我觉得他这个比喻有点不伦不类,所以没搭腔,反而问他:“您知道,他们每天作“三皈依”时,怎么提醒自己吗?”
  他好奇地问:“怎么提醒?”
  我说:“他们这么说:“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他像是灵光一闪地问:“哦,有意思哦,什么是“统理大众”?”
  我说:““统理大众”的意义很深远,简单说,应该就是统合大众、服务大众、办理大众的事。”
  他说:“这不就是企业经营管理所说的“领导”吗?”
  我说:“某个程度来说,应该可以说是“领导”。”
  他问:“什么是“一切无碍”?”
  我说:“据我所知,“一切无碍”就是所办的事务顺利,而且,让大众感觉欢喜,自己内心也觉得顺畅,在学佛、成佛的路上,顺利往前迈进。”
  他说:“这可真是不简单呢,如果换成经营管理的“领导”来说, “领导”要做到让部属、同仁、上司、顾客感觉欢喜,事情进行顺利,达成目标,迈向公司愿景,自己内心也觉得顺畅,那可不是简单的事,佛教徒是怎么做的?”
  我说:“皈依“僧”啊。”
  他不相信地问:“依靠“出家人”,就能“一切无碍”?”
  我说:““一切无碍”是“统理大众”、“皈依僧”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每个佛教徒“皈依僧”,马上就能达到“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我继续说:“其实,“僧”并不一定只指“出家人”。”
  他疑惑地问:“还有不是“出家人”的“僧”吗?”…  我那位对“心灵疆界”抱持既质疑又好奇的顾问界朋友,惊讶地问我:“还有不是出家人的“僧”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这么回答他:“据我所知,广义的“僧”,意思是“净而不染”,重点在“净而不染”,能够“净而不染”的人,就称之为“僧”,“皈依僧”除了皈依出家人之外,另一层意义就是,要皈依自己“净而不染”的内在。”
  他说:“为什么皈依“净而不染”,就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我说:“以“逻辑层次”来看,就我所知,能够“净而不染”就已经摆脱“环境、生理”等“信念、价值”以下层次,至少,应该也已达“自性”以上层次,能够“净而不染”的人,不管有没有出家,我想,应该都相当有领导力。”
  他连连点头地说:“这个有意思,如果“领导人”能够“净而不染”的话,听取部属意见啦、看待事务啦、接收信息啦,应该比较不会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蒙蔽,也应该比较没包袱,会比较客观,判断事情、对待部属,应该比较有智慧。”
  我笑着说:“应该也比较不会“自私自利、刚愎自用、心胸闭塞”吧?”
  之前,我曾和他谈过“自私自利、心胸闭塞的领导人”这个课题(请参见:第207讲“如何自私自利、心胸闭塞?”和第208讲“自私自利系因未达“自性”以上层次”这两篇文章),所以,我就半开玩笑地再次提到这个话题。
  他不但没回应我的幽默,还正经八百地说:“说不定,我们应该提倡,把“净而不染”列为养成“领导人”的必要条件。”
  我说:“您在开玩笑吧?您知道,佛教所说的“净而不染”是什么意思吗?您知道“净而不染”这个标准有多高吗?您以为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净而不染”?”
  他说:“那你说,“净而不染”是什么意思?”
  我说:“您听说过“贪、嗔、痴、慢、疑”吗?”
  他说:“听过。”
  我说:“您听说过“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法见、非法见”吗?”
  他说:“听过啊,不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吗?”
  我说:“只要还有这些,都是有“染”。”
  他说:“哦,那还真是不简单呢。”
  我说:“谈到“净”,那还更难呢。”
  他疑惑地问:““不染”不就是“净”吗?”
  我说:“虽然您说的没错,但是,您听说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吗?”
  他说:“这句话这么有名,当然听过,“金刚经”里有,“六祖坛经”里也提到。”
  我说:“您知道的还不算少嘛,为何自谦不了解佛教?”
  他说:“好说,好说,皮毛而已。你说,到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净而不染”有什么关系?”
  我说:“据我所知,要“生其心”才能真正“净而不染”;“不染”只是修行的过程,还是有“染”。”
  他“哦”了一声,似有所感地说:“难怪你说“皈依净而不染,可以一切无碍”。”
  我一时不知如何回话,倒是,他接着很郑重地说:“就算“不染”只是修行过程,就算“不染”还不算是真正的“净”,就算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领导人”都“净而不染”,就算不能把“净而不染”当成“领导人”的必要条件,至少我认为,我们也应该让“领导人”知道,“净而不染”对“领导力”有多重要吧?”
  我说:“这个我不反对,不过,要是让我来说的话,我只会说:“净而不染,关系自己的终极幸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nlp/3770.html

相关阅读:辨识时间线
创造简历
NLP技巧:逐步抽离法
记忆法小应用-nlp情绪管理 好东西分享
NLP系列29《神奇实用的NLP》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