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描写菊花的诗句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出自中唐诗人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不少,并且各有特点。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普通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是的忧愁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心。名义看来写得平直朴实,实际构思精致,情韵无穷,是一首言简意深、回味无穷的抒怀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仲春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玄月唐军光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示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录: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单独闷坐了良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固然也想委曲地依照风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连接天然,写得清楚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到达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请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由于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想:造成“无人送酒来”的起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本人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不泛泛地抽象地写,而是特殊强调怀念、怜悯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个别,以“故园菊”代表全部故园长安,显得形象赫然,详细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喝酒的叙写天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存在重阳节的节日特点,仍贴标题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能够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拟平庸,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要害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设想之辞。原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假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联合安史之乱跟长安被陷的时期特色,写得新巧做作,实在形象,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一幅鲜亮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仍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冲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斗忧患的国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盼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素无华,然而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维和艺术境界呈现了一个奔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4442.html

相关阅读:《菊》译文注释_《菊》点评_郑谷的诗词
送菊原文_翻译和赏析_胡铨古诗
明岁秋风知再会,临时分别莫相思_全诗赏析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原文_翻译和赏析_吴文英
《饮酒 其七》译文注释_《饮酒 其七》点评_陶渊明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