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南京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土墩墓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

土墩墓全景??考古人员正在山丘上发掘。

南侧面盗洞。

一个大的盗洞口。

泰州出土唐代墓碑,图为两块墓碑及从其“拓”下来的“墓志铭”。王国柱 摄

近日,南京江宁陶吴镇狮子山一带,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座大型土墩墓。据南京博物馆考古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南京地区首次发掘如此大规模的土墩墓,他们已经在此工作了半个月。经考古人员勘查,发现了三个盗洞,可能该墓历史上曾被盗过。

[现场]

挖掘就像绣花一般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宁陶吴镇狮子山公园以东方向一处工地,在一座山丘上,考古人员正在紧张地挖掘。爬到正在挖掘的土墩顶,只见山上已顺着墓型预留出一米的隔梁道,挖掘探方成十字型布开。据考古人员介绍,这个土墩墓高7.2米,边长54米,初步判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座贵族墓。土墩墓代表着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特有的土著文化,2005年在镇江周边地区曾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土墩墓。南京地区江宁、溧水也发现有许多土墩墓,其中有少量大墓,但挖掘如此大型的土墩墓目前在南京还是第一次。记者看到现场挖掘进度十分缓慢,30多名考古人员全都是用小铲、小锄一层层地去土,就像绣花一般,考古人员解释,必须这样一层层地进行,估计挖到底部还需半个月。

[盗洞]

是用炸药炸开的

在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光秃秃的山丘,半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林,满山荒野。一般老百姓看不出这里是一座大墓。”他们去除杂草后,发现了三个不同的盗洞,从洞口来看,盗墓贼显然早已嗅到了大墓的气息,他们早已闻风而动。最上面大一点的盗洞洞口直径达2.6米,盗墓“狼”挖掘过后,就填回了土,估计是早年所为。第二个紧靠大洞几米处有一小洞,直径仅50厘米,洞口敞开着,如此窄小的洞口一般人难以下去,看来盗墓贼是有瘦身本领的。往洞口下望去,里面却呈现出很大的洞穴,“这个洞是2002年被盗的,洞穴下面是盗墓‘狼’用炸药炸开的,不小心掉下去,就不知深浅了。”现场一位考古人员说。第三个洞是位于山丘西南面,因工地施工,南面山丘已被挖去了一小半,在横断面上方出现一个盗洞,专家分析,是不同时期留下的盗墓“狼”足迹。

[探查]

墓主可能是昔日王侯

春秋时代,江宁属吴国,战国初,越败吴,江宁归越国管辖。江宁陶吴镇又称“桃红”,元、明、清时为江宁三大镇之一,民国时为江宁重镇,逐渐形成“湖熟文化”特征。当地村民称狮子山东南一带为“小桃园”。“今年8月,我们在这一带搞过调查,知道这是一座土墩墓遗址,但不知道墓的规模有多大,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从地形上看,这里曾是一片很大的墓葬群,也许是一个家族墓。但是工地施工已将周围的小土墓破坏掉了,很难判断其规模。”考古人员对记者说。半个月前,他们有目的、按计划进驻现场,在附近村民家租住房屋,24小时不间断地看护挖掘现场。即使他们看见这些深深浅浅的洞穴之后,他们仍不知道,地下可能有什么。从外表看估计能达到王侯级别,距今2000多年历史。专家说,商周墓基本上都是空的。考古专家认为,就全国来说,能挖到几个没被盗的墓的概率,“非常非常低”。考古专家说,江宁“湖熟文化”历史上曾有过辉煌,曾出土过精美的青铜器等随葬品。早在1975年至1979年,南京博物馆考古队就在陶吴镇咎缪村做过试掘,发现这里文化内涵丰富,出土石器有斧、锛、凿等;陶器有鬲、罐等残片。

[传说]

兄弟山又叫妯娌山

“原先这里的两座高高的山丘叫兄弟山,两座山丘间还有三个好几十亩大的湖,景色很美。”一位50多岁的当地男村民对记者说。这时候另几位女村民过来说,“不对,这里不叫兄弟山,叫妯娌山。”据他们讲,方圆几百亩的丘陵地带,曾有两座山丘,一座是正在挖掘的,另一座往南相隔好几百米。“这里住家很少,古时候住着兄弟两家,哥哥住在北山脚下,弟弟住在南山脚下。后来,他们搬走了,这里就成了一大片后人的墓地,一到夜深人静时,就会出现奇怪的身影晃动,没人敢上山。”前几年,附近村民曾听到过夜里传出一阵阵盗墓的爆炸声。传说有一帮北派盗墓“狼”与南派盗墓“贼”在这里争抢地盘。“现在看不到多少大墓了,多被盗光了。”

[解谜]

墓葬背后更多的秘密

土墩墓,一般没有墓坑,采用堆土掩埋、平地起封的特殊方式安葬,主要分布在苏南、皖南、浙江一带,保存较好的土墩墓外观呈馒首形状。土墩墓墓葬形式有两种:一种为无规律密集式分布;一种为顺山脊一字形分布,它历经2000多年,有的土墩墓早已坍塌不显见,有的仍保持着显著的土墩。据专家介绍,土墩墓的大小与其随葬品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其墓葬的特点之一。有的封土高大的土墩墓随葬品寥寥无几,仅一两个陶器。但是对于考古来讲,即使明知墓已被盗,也要挖掘,这对研究当时当地社会习俗及其生活方式具有较高价值。考古人员在挖掘中曾发现了一些零星的带有回纹的陶片,这座土墩墓到底被盗成什么程度,半个月后将见分晓。

本报记者 蔡震 文/摄

■相关新闻

泰州出土唐代墓碑墓主与杜甫同时代

本报讯 昨天上午,泰州春晖路一建筑工地出土了两块墓志铭,经考证,墓志铭主人卒于唐宪宗二年,与大诗人杜甫为同时代人。

昨天下午,记者在泰州市博物馆见到了两块刚出土不久的“墓志铭”,墓碑均厚约6.5厘米,44.5厘米见方,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地写着其主人的“生平”。根据上面的文字,该市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一块墓碑的主人叫贲卿,于唐宪宗二年(即公元807年)因病在当时的海陵县元履坊去世,另一块墓碑为其妻陈氏的。贲卿的“墓志铭”还详细记载了其祖上曾任长沙太守的“光辉历史”,以及其三子三女的家族“现状”。该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出土唐代的“墓志铭”是该市建市以来的首次,其中透露出的如“海陵”的称地名谓,早在唐朝就已有之的历史信息,对研究该市渊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tansuo/36509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