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3九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初中数学专项训练:全等三角形
一、
1.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AD B.AC平分∠BCD
C.AB=BD D.△BEC≌△DEC
2.如图,在△ABC和△DEB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A.BC=EC,∠B=∠E B.BC=EC,AC=DC
C.BC=DC,∠A=∠D D.∠B=∠E,∠A=∠D
3.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 ,CP ,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是OP的中点,则D的长是

A. B. C. D.
4.如图,在四边形 中,对角线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

A.BD=CE B.AD=AE C.DA=DE D.BE=CD
6.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A.∠A=∠C B.AD=CB C.BE=DF D.AD∥BC
7.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1 , l2,l3之间的距离为2 ,则AC的长是( )

A. B. C. D.7


二、题
8.如图,已知∠C=∠D,∠ABC=∠BAD,AC与BD相交于点O,请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    .

9.如图,在Rt△ABC中,∠A=Rt∠,∠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AD=3,BC=10,则△BDC的面积是   。

10.如图,已知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答案不唯一,只需填一个)

11.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 .

12.如图,△ABC中,AD是中线,AE是角平分线,CF⊥AE于F,AB=5,AC=2,则DF的长为   .

13.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 = CE,AC∥D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14.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   。

15.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16.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AE=AD,不添加新的线段和字母,要使△ABE≌△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只写一个条件即可).

17.(2013年浙江义乌4分)如图,已知∠B=∠C.添加一个条件使△ABD≌△ACE(不标注新的字母,不添加新的线段),你添加的条件是 ;

18.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BE=CF,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DEF.

19.如图,△ABC和△FPQ均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点P在AB边上,连接EF、QE.若AB=6,PB=1,则QE=   .

20.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21.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__________.

22.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C=90⩝,AB=AD,AE⊥BC于E,若线段AE=5,则S四边形ABCD=     。

三、解答题
23.已知:如图,AD,BC相交于点O,OA=OD,AB∥CD.
求证:AB=CD.

24.如图,已知,EC=AC,∠BCE=∠DCA,∠A=∠E;
求证:BC=DC.

25.课本指出: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的真命题(如推论、定理等)的正确性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1)叙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
(2)证明推论AAS.
要求:叙述推论用文字表达;用图形中的符号表达已知、求证,并证明,证明对各步骤要注明依据.

26.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

(1)求证:△ABE≌DCE;
(2)当∠AEB=50°,求∠EBC的度数。
27.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

28.如图, 与 关于O点中心对称,点E、F在线段AC上,且AF=CE。
求证:FD=BE。

29.如图,已知线段AB。

(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2)在(1)中所作的直线l上任意取两点、N(线段AB的上方),连接A、AN。B、BN。
求证:∠AN=∠BN。
30.如图,两条公路OA和OB相交于O点,在∠AOB的内部有工厂C和D,现要修建
一个货站P,使货站P到两条公路OA、OB的距离相等,且到两工厂C、D的距离相等,用尺规作出货站P的位置.(要
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

31.两个城镇A、B与两条公路l1、l2位置如图所示,电信部门需在C处修建一座信号反射塔,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那么点C应选在何处?请在图中,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不写已知、求作、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

32.如图,C是AB的中点,AD=BE,CD=CE.
求证:∠A=∠B.

33.如图,在△ABC中,∠ACB=900, ∠B>∠A,点D为边AB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DE=EF;
(2)连接CD,过点D作DC的垂线交CF的延长线于点G,求证:∠B=∠A+∠DGC.
34.如图:已知D、E分别在AB、AC上,AB=AC,∠B=∠C,求证:BE=CD.

35.如图,∠AOB=90°,OA=0B,直线 经过点O,分别过A、B两点作AC⊥ 交 于点C,BD⊥ 交 于点D.
求证:AD=OD.

36.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

(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   ,QE与QF的数量关系式   ;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
37.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
求证:AC=DF.

38.如图,CD=CA,∠1=∠2,EC=BC,求证:DE=AB.

39.如图,已知△ABC≌△ADE,AB与ED交于点,BC与ED,AD分别交于点F,N.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ABC≌△ADE除外),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

40.如图,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已知AB=10,BC=15,N=3

(1)求证:BN=DN;
(2)求△ABC的周长.
41.如图,△ABC与△CDE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在AB上,连结BE.请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42.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BAC=90°,∠DAE=90°,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BD=CE.

43.如图,AB=AE,∠1=∠2,∠C=∠D.
求证:△ABC≌△AED.

44.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旋转到AB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G分别是BD,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

(1)求证:CF=DG;
(2)求出∠FHG的度数.
4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CB=90°,点E在AC边的延长线上,且∠DEC=45°,点、N分别是DE、AE的中点,连接N交直线BE于点F.当点D在CB边上时,如图1所示,易证F+FN= BE

(1)当点D在CB边上时,如图2所示,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与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2)当点D在BC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证明)
46.如图,点B在AE上,点D在AC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只能添加一个).
(1)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ADE的理由.

47.如图,AD=BC,AC=BD,求证:△EAB是等腰三角形.

48.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1)与证明: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
已知:△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1B1,BC=B1C1,∠C=∠C1.
求证:△ABC≌△A1B1C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分别过点B,B1作BD⊥CA于D,B1D1⊥C1A1于D1.
则∠BDC=∠B1D1C1=90°,
∵BC=B1C1,∠C=∠C1,
∴△BCD≌△B1C1D1,
∴BD=B1D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与叙述:
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49.有一块不规则的鱼池,下面是两位同学分别设计的能够粗略地测量出鱼池两端A、B的距离的方案,请你分析一下两种方案的理由.
方案一:小明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如图①所示,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 你能说明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方案二:小军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如图②所示,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鱼池两端A、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结DE,量出DE的长,这个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 你能说明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50.N、PQ是校园里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小强和小明分别站在距交叉口C等距离的B、E两处,这时他们分别从B、E两点按同一速度沿直线行走,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同时到达A、D两点,他们的行走路线AB、DE平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初中数学专项训练:全等三角形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C垂直平分BD,∴AB=AD,BC=CD,
∴AC平分∠BCD,平分∠BCD,BE=DE。∴∠BCE=∠DCE。
在Rt△BCE和Rt△DCE中,∵BE=DE,BC=DC,
∴Rt△BCE≌Rt△DCE(HL)。
∴选项ABD都一定成立。故选C。
2.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别进行判定:
A、已知AB=DE,加上条件BC=EC,∠B=∠E可利用SAS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已知AB=DE,加上条件BC=EC,AC=DC可利用SSS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已知AB=DE,加上条件BC=DC,∠A=∠D不能证明△ABC≌△DEC,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已知AB=DE,加上条件∠B=∠E,∠A=∠D可利用ASA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
试题分析:∵OP平分∠AOB,∠AOB= ,∴∠AOP=∠POB= 。
∵CP∥OA,∴∠OPC=∠AOP= 。
又∵PE⊥OB,∴∠OPE= 。∴∠CPE=∠OPC= 。
∵CP=2,∴PE= 。
又∵PD⊥OA,∴PD= PE= 。∴OP= 。
又∵点是OP的中点,∴D= OP= 。
故选C。
4.C。
【解析】∵AB=AD,CB=CD,AC公用,∴△ABC≌△ADC(SSS)。
∴ BAO= DAO, BCO= DCO。
∴△BAO≌△DAO(SAS),△BCO≌△DCO(SAS)。
∴全等三角形共有3对。故选C。
5.C。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对各选项解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A、添加BD=CE,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ACE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DAB=∠EAC,故本选项错误;
B、添加AD=A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DE=∠AED,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AB=∠EAC,故本选项错误;
C、添加DA=DE无法求出∠DAB=∠EAC,故本选项正确;
D、添加BE=CD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C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DAB=∠EAC,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试题分析:∵AE=CF,∴AE+EF=CF+EF。∴AF=CE。
A.∵在△ADF和△CBE中, ,∴△ADF≌△CBE(ASA),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B.根据AD=CB,AF=CE,∠AFD=∠CEB不能推出△ADF≌△CBE,错误,故本选项正确。
C.∵在△ADF和△CBE中, ,∴△ADF≌△CBE(SAS),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D.∵AD∥BC,∴∠A=∠C。由A选项可知,△ADF≌△CBE(ASA),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过A作AE⊥ 于E,过C作CF⊥ 于F,求出∠AEB=∠CFB,∠EAB=∠CBF,根据AAS证△AEB≌△BFC,推出AE=BF=2,BE=CF=3,由勾股定理求出AB和BC,再由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
过A作AE⊥ 于E,过C作CF⊥ 于F,

则∠AEF=∠CFB=∠ABC=90°,
∴∠ABE+∠CBF=180°-90°=90°,
∠EAB+∠ABE=90°,
∴∠EAB=∠CBF,
∵在△AEB和△BFC中

∴△AEB≌△BFC(AAS),
∴AE=BF=2,BE=CF=2+1=3,
由勾股定理得: ,
由勾股定理得: ,
故选A.
8.AC=BD(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角角边”证明△ABC和△BA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
∵在△ABC和△BAD中, ,
∴△ABC≌△BAD(AAS)。
∴AC=BD,AD=BC。
由此还可推出:OD=OC,AO=BO等(答案不唯一)。
9. 。
【解析】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则

∵∠A=Rt∠,BD是∠ABC的平分线,AD=3,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得DE=3。
又∵BC=10,∴△BDC的面积是 。
10.AC=CD(答案不唯一)。
【解析】∵∠BCE=∠ACD,∴∠ACB=∠DCE。
又∵BC=E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若添加条件:AC=CD,则由SAS可判定△ABC≌△DEC;若添加条件:∠B=∠E,则由ASA可判定△ABC≌△DEC;若添加条件:∠A=∠D,则由AAS可判定△ABC≌△DEC。答案不唯一。
11.2
【解析】∵∠ACB=90°,FD⊥AB,∴∠ACB=∠FDB=90°。
∵∠F=30°,∴∠A=∠F=30°(同角的余角相等)。
又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EBA=∠A=30°。
∴Rt△DBE中,BE=2DE=2。
12.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延长CF交AB于点G,

∵在△AFG和△AFC中,∠GAF=∠CAF,AF=AF,∠AFG=∠AFC,
∴△AFG≌△AFC(ASA)。∴AC=AG,GF=CF。
又∵点D是BC中点,∴DF是△CBG的中位线。
∴DF= BG= (AB?AG)= (AB?AC)= 。
13.AC=DF(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试题分析:由BF = CE,根据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得BF+FC = CE+FC,即BC=EF;由AC∥DF,根据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得∠ACB=∠DFE,△ABC和△DEF中有一角一边对应相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添加AC=DF,可由SAS得△ABC≌△DEF;添加∠B=∠E,可由ASA得△ABC≌△DEF;添加∠A=∠D,可由AAS得△ABC≌△DEF。
14.56°
【解析】
试题分析:∵∠BOC=118°,∴∠OBC+∠OCB=62°。
又∵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ABC+∠ACB=124°。
∴∠A=56°。
15.AE=AD(答案不唯一)。
【解析】要使△ABE≌△ACD,已知AB=AC,∠A=∠A,则可以添加AE=AD,利用SAS来判定其全等;或添加∠B=∠C,利用ASA来判定其全等;或添加∠AEB=∠ADC,利用AAS来判定其全等。等(答案不唯一)。
16.∠B=∠C(答案不唯一)。
【解析】由题意得,AE=AD,∠A=∠A(公共角),可选择利用AAS、SAS、ASA进行全等的判定,答案不唯一:
添加,可由AAS判定△ABE≌△ACD;
添加AB=AC或DB=EC可由SAS判定△ABE≌△ACD;
添加∠ADC=∠AEB或∠BDC=∠CEB,可由ASA判定△ABE≌△ACD。 
17.AB=AC(答案不唯一)。
【解析】已知∠B=∠C.加上公共角∠A=∠A.要使△ABD≌△ACE,只要添加一条对应边相等即可。故可添加
AB=AC或AD=AE或BD=CE或BE=CD等,答案不唯一。
考点:开放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8.AB=DE(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试题分析:可选择利用AAS或SAS进行全等的判定,答案不唯一,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即可:
∵BE=CF,∴BC=EF。
∵AB∥DE,∴∠B=∠DEF。
∴在△ABC和△DEF中,已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添加AB=DE,可由SAS证明△ABC≌△DEF;添加∠BCA=∠F,可由ASA证明△ABC≌△DEF;添加∠A=∠D,可由AAS证明△ABC≌△DEF;等等。
19.2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连接FD,

∵△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6,∠A=60°。
∵点D、E、F分别是等边△ABC三边的中点,AB=6,PB=1,
∴AD=BD=AF=3,DP=DB?PB=3?1=2,EF为△ABC的中位线。
∴EF∥AB,EF= AB=3,△ADF为等边三角形。∴∠FDA=60°,∴∠1+∠3=60°。
∵△PQF为等边三角形,∴∠2+∠3=60°,FP=FQ。∴∠1=∠2。
∵在△FDP和△FEQ中,FP=FQ,∠1=∠2,FD=FE,∴△FDP≌△FEQ(SAS)。∴DF=QE。
∵DF=2,∴QE=2。 
20.20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A=180°?50°?60°=70°,
∵△ABC≌△DEF,∴EF=BC=20,即x=20。
21.12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BD、△ACE都是正三角形
∴AD=AB,AC=AE ∠DAB=∠CAE=60°
∴∠DAC=∠BAE
∴△ADC≌△ABE(SAS)
∴∠ADC=∠ABE
∴∠DAB=∠BOD=60°∠BOC=180-∠BOD=60°
22.25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过A点作AF⊥CD交CD的延长线于F点,由AE⊥BC,AF⊥CF,∠C=90°可得四边形AECF为矩形,则∠2+∠3=90°,而∠BAD=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1=∠2,加上∠AEB=∠AFD=90°和AB=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BE≌△AD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AE=AF=5,S△ABE=S△ADF,则S四边形ABCD=S正方形AECF,然后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过A点作AF⊥CD交CD的延长线于F点,如图,
∵AE⊥BC,AF⊥CF,
∴∠AEC=∠CFA=90°,
而∠C=90°,
∴四边形AECF为矩形,
∴∠2+∠3=90°,
又∵∠BAD=90°,
∴∠1=∠2,
在△ABE和△ADF中
∠1=∠2,∠AEB=∠AFD,AB=AD
∴△ABE≌△ADF,
∴AE=AF=5,S△ABE=S△ADF,
∴四边形AECF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
∴S四边形ABCD=S正方形AECF=52=25.
故答案为25.
23.证明:∵AB∥CD,∴∠B=∠C,∠A=∠D。
∵在△AOB和△DOC中,∠B=∠C,OA=OD,∠A=∠D,
∴△AOB≌△DOC(SSA)。
∴AB=CD。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B∥CD,可得∠B=∠C,∠A=∠D,结合OA=OD,可证明出△AOB≌△DOC,即可得到AB=CD。
24.证明:∵∠BCE=∠DCA,
∴∠BCE+∠ACE=∠DCA+∠ACE,即∠ACB=∠ECD。
在△ABC和△EDC中,
∵ ,
∴△ABC≌△EDC(ASA)。∴BC=DC
【解析】
试题分析:先求出∠ACB=∠ECD,再利用“角边角”证明△ABC和△EDC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
25.解:(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指的是: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已知:在△ABC与△DEF中,∠A=∠D,∠C=∠F,BC=EF。
求证:△ABC≌△DEF。
证明:如图,在△ABC与△DEF中,∠A=∠D,∠C=∠F(已知),
∴∠A+∠C=∠D+∠F(等量代换)。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E。
∴在△ABC与△DEF中, 。
∴△ABC≌△DEF(ASA)。
【解析】
试题分析:(1)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ASA来证明。
26.解(1)证明:∵在△ABE和△DCE中, ,
∴△ABE≌△DCE(AAS)。
(2)∵△ABE≌△DCE,∴BE=EC。
∴∠EBC=∠ECB。
∵∠EBC+∠ECB=∠AEB=50°,∴∠EBC=25°。
【解析】(1)根据AAS即可推出△ABE和△DCE全等。
(2)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出EB=EC,推出∠EBC=∠EC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EB=2∠EBC,代入求出即可。
27.证明:∵△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CD=CE。
∵∠ACD=∠DCE=90°,∴∠ACE+∠ACD=∠BCD+∠ACD,∴∠ACE=∠BCD。
在△ACE和△BCD中, ,
∴△ACE≌△BCD(SAS)。
∴BD=AE。
【解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CD=CE,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CE=∠BCD,然后利用“SAS”证明△ACE和△BCD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
28.证明:∵△ABO与△CDO关于O点中心对称,∴OB=OD,OA=OC。
∵AF=CE,∴OF=OE。
∵在△DOF和△BOE中, ,
∴△DOF≌△BOE(SAS)。∴FD=BE。
【解析】根据中心对称得出OB=OD,OA=OC,求出OF=OE,根据SAS推出△DOF≌△BOE即可。
29.解:(1)作图如下:

(2)证明: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如图,

∵点、N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上,
∴A=B,AN=BN。
又 ∵N=N,∴△AN≌△BN(SSS)。
∴∠AN=∠BN。
【解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
(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性质,可得A=B,AN=BN。N是公共边,从而SSS可证得△AN≌△BN,进而得到∠AN=∠BN的结论。
30.解:如图所示:作CD的垂直平分线,∠AO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P即为所求。

【解析】根据点P到∠AOB两边距离相等,到点C、D的距离也相等,点P既在∠AOB的角平分线上,又在CD垂直平分线上,即∠AOB的角平分线和CD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即为点P。
31.解: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作出l1 l2和夹角的角的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C(2个)。

【解析】到城镇A、B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的点在两条公路所夹角的角平分线上,分别作出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C。由于两条公路所夹角的角平分线有两条,因此点C有2个。
32.证明:∵C是AB的中点,∴AC=BC。
在△ACD和△BCE中,∵AD=BE,CD=CE.AC=BC,
∴△ACD≌△BCE(SSS)。
∴∠A=∠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中点定义求出AC=BC,然后利用“SSS”证明△ACD和△BCE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证明即可。
33.证明:(1)∵在△ABC中,∠ACB=900,点D为边AB的中点,
∴DC=DA(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DE∥BC,∴AE=CE(平行线等分线段的性质),∠A=∠FCE(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
又∵∠AED=∠CEF(对顶角相等),∴△AED≌△CEF(ASA)。
∴DE=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如图,∵在△ABC中,∠ACB=900,点D为边AB的中点,
∴DC=DB(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4(等边对等角)。
又∵DE∥BC,∴∠4=∠3,∠B=∠ADE。
∵DG⊥DC,∴∠2+∠3=900,即∠2+∠D=900。
∵∠ACB=900,∴∠A+∠D=900。∴∠2=∠A。
∵CF∥AB,∴∠DGC=∠1。
∴∠B=∠ADE=∠2+∠1=∠A+∠DGC。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由ASA证明△AED≌△CEF得出结论。
(2)如图,经过转换,将∠B转换成∠ADE,从而通过证明∠DGC=∠1和∠2=∠A得出结论。
34.证明:在△ABE和△ACD中,
∵ ,∴△ABE≌△ACD(AAS)。
∴BE=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解析】要证明BE=CD,把BE与CD分别放在两三角形中,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而证明两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题中已知一对边和一对角对应相等,观察图形可得出一对公共角,进而利用AAS可得出三角形ABE与三角形ACD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证。
35.证明: ∵∠AOB=90°,∴∠AOC+∠BOD=90°。
∵AC⊥ ,BD⊥ , ∴∠ACO=∠BDO=90°
∴∠A+∠AOC=90°。∴∠A=∠BOD。
又∵OA=OB , ∴△AOC≌△OBD(AAS)。
∴AC=OD。
【解析】由AAS证明△AOC≌△OBD即可得到AC=OD。
36.解:(1)AE∥BF,QE=QF。
(2)QE=QF,证明如下:
如图,延长FQ交AE于D,

∵AE∥BF,∴∠QAD=∠FBQ。
在△FBQ和△DAQ中,∵ ,
∴△FBQ≌△DAQ(ASA)。∴QF=QD。
∵AE⊥CP,∴EQ是直角三角形DEF斜边上的中线。
∴QE=QF=QD,即QE=QF。
(3)(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下:
如图,延长EQ、FB交于D,

∵AE∥BF,∴∠1=∠D。
在△AQE和△BQD中, ,
∴△AQE≌△BQD(AAS),∴QE=QD。
∵BF⊥CP,∴FQ是斜边DE上的中线。∴QE=QF。
【解析】(1)证△BFQ≌△AEQ即可。理由是:
如图,∵Q为AB中点,∴AQ=BQ。
∵BF⊥CP,AE⊥CP,∴BF∥AE,∠BFQ=∠AEQ。
在△BFQ和△AEQ中, ,∴△BFQ≌△AEQ(AAS)。∴QE=QF。
(2)证△FBQ≌△DAQ,推出QF=Q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即可。
(3)证△AEQ≌△BDQ,推出DQ=Q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即可。
37.证明:∵AB∥ED,∴∠B=∠E。
∵AC∥FD,∴∠ACB=∠DFE。
∵FB=CE,∴BC=EF。
∴△ABC≌△DEF(ASA)。∴AC=DF。
【解析】由已知和平行线的性质易根据ASA证明△ABC≌△DEF,从而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得出结论。
38.证明:∵∠1=∠2,∴∠1+ECA=∠2+∠ACE,即∠ACB=∠DCE。
在△ABC和△DEC中,∵CD=CA,∠ACB=∠DCE,BC=EC,
∴△ABC≌△DEC(SAS)。∴DE=A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证得∠ACB=∠DCE,从而根据三角形全等SAS的判定,证明△ABC≌△DEC,继而可得出结论。
39.解:△AE≌△ACN,△BF≌△DNF,△ABN≌△AD。
选择△AE≌△ACN证明如下:
∵△ADE≌△ABC,∴AE=AC,∠E=∠C,∠EAD=∠CAB。∴∠EA=∠CAN。
∵在△AE和△ACN中,∠E=∠C,AE=AC,∠EA=∠CAN,
∴△AE≌△CAN(ASA)。
【解析】
试题分析:找到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全等就写出来,选择一组证明即可。 
40.解:(1)证明:在△ABN和△ADN中,∵ ,
∴△ABN≌△ADN(ASA)。
∴BN=DN。
(2)∵△ABN≌△ADN,∴AD=AB=10,DN=NB。
又∵点是BC中点,∴N是△BDC的中位线。
∴CD=2N=6。
∴△ABC的周长=AB+BC+CD+AD=10+15+6+10=41。
【解析】(1)证明△ABN≌△ADN,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N是△BDC的中位线,从而得出CD,由(1)可得AD=AB=10,从而计算周长即可。 
41.解:△ACE≌△BCD。理由如下:
∵△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CD=∠ACB=90°。
∴∠ACE=∠BCD(都是∠ACD的余角)。
在△ACE和△BCD中,∵CE=CD,∠ACE=∠BCD,CA=CB,
∴△ACE≌△BCD(SAS)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ACE=∠BCD,结合CA=CB,CD=CE,可证明△ACE≌△BCD。 
42.证明:∵△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D=AE,AB=AC。
又∵∠EAC=90°+∠CAD,∠DAB=90°+∠CAD,∴∠DAB=∠EAC。
∵在△ADB和△AEC中, ,
∴△ADB≌△AEC(SAS)。∴BD=CE。
【解析】
试题分析:求出AD=AE,AB=AC,∠DAB=∠EAC,根据SAS证出△ADB≌△AEC即可。 
43.证明:∵∠1=∠2,∴∠1+∠EAC=∠2+∠EAC,即∠BAC=∠EAD。
∵在△ABC和△AED中,∠C=∠D,∠BAC=∠EAD,AB=AE,
∴△ABC≌△AED(AAS)。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1=∠2可得∠BAC=∠EAD,再加上条件AB=AE,∠C=∠D可证明△ABC≌△AED。 
44.解:(1)证明:∵在△CBF和△DBG中, ,
∴△CBF≌△DBG(SAS)。
∴CF=DG。
(2)∵△CBF≌△DBG,∴∠BCF=∠BDG。
又∵∠CFB=∠DFH,∴∠DHF=∠CBF=60°。
∴∠FHG=180°?∠DHF=180°?60°=120°。
【解析】
试题分析:(1)在△CBF和△DBG中,根据SAS即可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证得。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证得∠DHF=∠CBF=60°,从而求解。 
45.(1)不成立。猜想:FN?F= BE。理由见解析
(2)F?FN= BE。
【解析】
试题分析:(1)对结论作出否定,猜想FN?F= BE,连接AD,根据、N分别是DE、AE的中点,可得N= AD,再根据题干条件证明△ACD≌△BCE,得出AD=BE,结合N=FN?F,于是证明出猜想。
(1)不成立。猜想:FN?F= BE。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AD,.

∵、N分别是DE、AE的中点,∴N= AD。
∵在△ACD与△BCE中,AC=BC,∠ACD=∠BCE,CD=CE,
∴△ACD≌△BCE(SAS)。∴AD=BE。
∵N=FN?F,∴FN?F= BE。
(2)结论:F?FN= BE,证明如下:
连接AD,

∵、N分别是DE、AE的中点,∴N= AD。
∵在△ACD与△BCE中,AC=BC,∠ACD=∠BCE,CD=CE,
∴△ACD≌△BCE(SAS)。∴AD=BE。∴N= BE。
∵N=F?FN,∴F?FN= BE。
46.解:(1)∠C=∠E。
(2)选∠C=∠E为条件,理由如下:
在△ABC和△ADE中,∠A=∠A,∠C=∠E,AB=AD,∴△ABC≌△ADE(AAS)。
【解析】
试题分析:(1)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不同的判定方法选择添加不同的条件:
∵AB=AD,∠A=∠A,
∴若利用“AAS”,可以添加∠C=∠E,
若利用“ASA”,可以添加∠ABC=∠ADE,或∠EBC=∠CDE,
若利用“SAS”,可以添加AC=AE,或BE=DC。
综上所述,可以添加的条件为∠C=∠E(或∠ABC=∠ADE或∠EBC=∠CDE或AC=AE或BE=DC)。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即可.
47.证明:在△ADB和△BCA中,AD=BC,AC=BD,AB=BA,
∴△ADB≌△BCA(SSS).
∴∠DBA=∠CAB.
∴AE=BE.
∴△EAB是等腰三角形.04869

【解析】先用SSS证△ADB≌△BCA,得到∠DBA=∠CAB,利用等角对等边知AE=BE,从而证得△EAB是等腰三角形.

48.见解析
【解析】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首先易证得△ADB≌△A1B1C1然后易证出△ABC≌△A1B1C1.
又∵AB=A1B1,∠ADB=∠A1D1B1=90°,
∴△ADB≌△A1D1B1,
∴∠A=∠A1,
又∵∠C=∠C1,BC=B1C1,
∴△ABC≌△A1B1C1
若△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或均为直角三角形或均为钝角三角形,
AB=A1B1,BC=B1C1,∠C=∠C1,
则△ABC≌△A1B1C1.
49.见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方案一、由AB⊥BF,DE⊥BF可得∠ABC=∠EDC,再有∠ACB=∠ECD且BC=DC根据“ASA”证得△ABC≌△EDC即可得到结论;
方案二、由CD=CA,∠ACB=∠DCE(对顶角相等),CE=BC,根据“SAS”证得△ABC≌△EDC即可得到结论;
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其理由如下:
因为AB⊥BF,DE⊥BF,
所以∠ABC=∠EDC,
又因为A、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ACB=∠ECD,且BC=DC,
所以△ABC≌△EDC(ASA),
所以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小军的做法有道理,其理由如下:
因为在△ABC和△DCE中,
CD=CA,∠ACB=∠DCE(对顶角相等),CE=BC,
所以△ABC≌△DEC(SAS),
所以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50.平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由已知条件得,AB=DE,BC=CE,则可根据“HL”证得Rt△ABC≌Rt△DCE,即可得到结论。
平行. 理由如下:
由已知条件得,AB=DE,BC=CE,
在Rt△ABC和Rt△DCE中,
∴Rt△ABC≌Rt△DCE(HL),
∴∠ABC=∠DEC,
∴AB∥DE.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245147.html

相关阅读:2013秋初三上册数学第一次质检试题(附答案)
2015九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浙教版含答案)
2014年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题(有答案)
初三寒假作业概率试题汇编(2016年最新版)
2014届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