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12 俄国农奴制改革

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授教师

范辉

教龄

13

学历

本科

职称

中高

俄国农奴制改革Ⅰ

授时间

2008.12.23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材料,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现代化是人类明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

克里米亚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新授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启发内容
及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复习提问

俄国(苏联)在近现代史上有那些重要改革和政策调整?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导入新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观看大型历史记录片《大国崛起》之《寻道图强》片断

讲授新

一. 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力量对比:

国家

枪支

战舰

运输工具

运输通道

军用物资

俄国

滑膛枪

木帆船

牛车马车

泥路

缺乏

英法

复枪

汽船

火车

铁路

充足

6、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

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呢?比较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公里)

制 度

俄国

71

29(1860年)

1600(1860年)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225(1850年)

14603

资本主义

法国

150

9160

资本主义

【材料】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

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决危机。

过渡:由上可知,因为农奴制度的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都存在严重不足,俄国已远远落后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但你们认为沙皇会因为这个因素而痛下决心推行改革吗?为什么?因为他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统治。只有自身统治受到威胁,甚至到无法维持时,才可能促使他从自身着手开始改革。那么,现在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威胁呢?

(三)、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统治基础危机。

2.革命主义者的主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共同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小结一下:农民起义和变革呼声都属于内因。

提问:这些内因意味着什么?人民已经开始使用暴力,准备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度。虽然没有成功,但给沙皇和贵族地主敲响了丧钟。

面对严重的内忧,沙皇首先想到的仍然不是改革,而是另外一条解决途径:战争!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摆脱国内的统治危机发动了一场战争,后的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克里米亚战争。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重负在战争结束前夕饮恨服毒自杀。把一副烂摊子交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大二世。而亚历大二世就不能不对这场战争作出反思和总结,并采取适当措施挽救严重的统治危机。

(四)沙皇的抉择

正因为如此,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才主动推进改革。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亚历大二世(1856年)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从材料可以看出:

(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革的阻力。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1)亚历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
(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年3月3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具体措施:

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① 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② 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 农民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耕种土地的数量;而往往得到的是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年利息高达6%,只有本息还清后,农民才可拥有土地的合法权;每个男劳力前两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为代役租并一直持续到他付清赎金为止;

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C、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2.农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民暴动:

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1)农民无条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16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重的农民暴动,激进的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

三、评价农奴制改革

1、进步性:

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C、作用:

①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2、局限性:

A、不彻底: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C、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3、存在的问题:

A、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小结: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905年革命

日俄战争失败

改革不彻底

地方自治

司法改革

“解放”法令

亚历大二世进行改革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

“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农奴制危机

思考题: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a.都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

    b.都是代表农奴主的利益。

    c.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d.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e.都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

不同点: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农奴制;而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堂思考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36057.html

相关阅读: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案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碰撞与冲突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