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0年高考冲刺:政治常识解题指要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 经济常识解题指要
  
  1.见到价格只能从价值和供求方面寻求答案,不能从使用价值处想。
  
  2.在经济常识中见到动力要想到科技,在哲学常识中见到动力要想到矛盾。
  
  3.见到经济活动(如怎么样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怎么样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怎么样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一般从三个方面来想:国家、企业与个人。
  
  4.见到市场经济应想到面向市场、价值规律、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
  
  5.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①市场;②科技;③管理;④素质;⑤经济效益;⑥品牌;⑦竞争力。
  
  6.凡是答“重视科技”的观点都应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为动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
  
  7.凡涉及“国家建设成就”的,从经济学角度则可迅速考虑: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财政的作用;如果是科技成就还可用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 哲学常识解题指要
  
  1.运用哲学常识解题时应注意世界观原理与方法论的统一。在做选择题不能确定某一世界观原理或方法论要不要选时,可以反过来考虑其对应的方法论或世界观原理可不可以选,可以的话,选,反之则否。
  
  2.符合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的材料也符合实事求是(一般二者是同时表述的),也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与方法论。
  
  3.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利益出发!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区分好出发点与落足点。
  
  4.意识的产生必须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且二者在意识产生时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前者是根源、关键,后者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绝对不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人脑,只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
  
  5.凡是三者或者以上的都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来解题。
  
  6.凡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都体现了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但并不是改变联系。
  
  7.联系具有客观性,起作用又是需要条件的,所以人们不能改变联系本身,但可以改变联系起作用的条件,让联系起作用或不起作用。
  
  8.任何事物必定与他事物有联系,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9.见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来解题。
  
  10.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人类不能改造规律,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
  
  11.有因必有果,即使是毫无结果,这里结果就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毫无结果”。
  
  12.所有的转化都需要条件。如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1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根本动力是内因。
  
  14.事物发展根本途径定是内因。
  
  15.结构调整都符合事物在构成方式上的变化引起事物的质变(发展)。
  
  16.发展是质变,但质变不全是发展。
  
  17.新事物对旧事物是“扬弃”不是抛弃。
  
  18.在做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题时,应两者同时具有。
  
  19.事物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上升,不是直线上升也不是循环往复的。
  
  20.在用实践与认识解题时应注意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地思考二者的关系。如,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21.区分好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根本目的。
  
  22.认识的二次飞跃比一次飞跃更重要!因为认识这样才能回到实践得到检验,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3.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2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5.理性认识未必比感性认识正确。
  
  26.哲学都是有哲理的但未必都是正确的。
  
  27.哲学、理论未必对实践都有指导作用,指导作用是指促进作用。
  
  28.任何人的活动都有意识指导,哪怕是盲目的活动也有错误意识指导。
  
  29.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实践),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个:(直接经验)参加实践和(间接经验)读书,这两个途径各有什么优缺点?前者记得牢记得久,但费时费力;后者省时省力,但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将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习要将两者结合。
  
  30.世界是物质的,凡是题中出现思想、道德、精神、理论、真理、“三讲”、“双思”、“三观”等关键词,都符合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31.物质是运动的,凡是物质都与运动不可分,运动绝对,静止相对。
  
  32.运动是有规律的,凡是物质的运动都有其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3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左右关系,都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三)  政治常识解题指要
  
  1.在运用外交政策知识解题时应和国家性质、国家的对外职能、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结合起来。如: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不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坚持对外开放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也体现我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对外职能;我国坚持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应和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知识相结合;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职能具有维和职能,所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本主义国家则有扩张侵略职能,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构成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我国解决台湾问题不适用我国的外交政策。但对外国干涉台湾问题则要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基本目标、基本准则)来谴责驳斥他们。
  
  3.我国有五级政权,最基层的国家机构是乡镇,村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社区都是公民的自治组织,都不是国家机构,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公民依法对其行使的监督,都不是行使政治学所讲的监督权,但属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一个国家机构。
  
  5.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其他机构、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如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
  
  6.我国国家主席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单独行使权力,必须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
  
  7.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这也是依法治国应有之义(国务院是广义的立法机关)。
  
  8.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9.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只是政治上的领导,不是组织上、业务上的领导。
  
  10.国家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有特定的含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不包含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利,所以对公、检、法、政府的监督是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但对村委会和社区的监督,对非国家机关的检举、举报(如某个公民检举、举报其他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属于这里所言的监督权。
  
  1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答出各自的地位)
  
  12.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13.人大代表只能而且必须代表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不能代表他个人和他所在的民主党派(假如他是民主党派人士)的意愿和要求。
  
  14.制度建设是党建的治本之策,加大打击力度是治标之举。
  
  15.原则不等于事实。原则是指国家制定政策必须符合的要求。所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原则,是指国家制定所有的民族政策都必须符合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要求,但并非指各民族已在各方面实现了平等(如经济文化方面尚未实现平等),但我国各民族在政治上已实现了平等,表现在哪三方面?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16.我国加入条约不等于与他国结盟。结盟是指加入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军事性的对抗性的排他性的组织;我国目前加入的条约都是符合联合国的宪章与原则,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非军事性的)合作的(非对抗性的)组织。
  
  1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守法、执法上一律平等,但在立法是不平等的,国家的立法(还有路线方针政策)只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
  
  18.阶级斗争在我国仍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凡是违法犯罪活动都属于阶级斗争的敌我矛盾。
  
  19.除非暴发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否则我国的中心工作都是经济建设,主要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千万不要被一些突发事件所迷惑,如认为“抗击甲流感”、抗击当时的天灾人祸(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是当时的中心工作、是必须首先解决的主要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0.涉及国家的知识应联想到: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执政为民等知识。
  
  21.涉及中共的材料,应联想到: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为什么、怎么样加强与改善党的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个代表”。
  
  22.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是唯一方式,因为我国决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使用武力条件有三: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或“公投”时;台湾当局对统一久拖不决时;外国反华势力介入时。
  
  23.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政权是紧密联系的,因而国家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执行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国家政权稳定。
  
  24.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25.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6.国家修缮宗教庙宇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并非鼓励宗教发展与鼓励公民信教。
  
  27.宗教组织的状况发生了变化,由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转变为爱国守法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但其本质仍是对人民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没有发生变化。
  
  28.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三自一爱”方针是“自传、自治、自养,爱国”。
  
  29.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要求宗教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活动准则上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行为准则上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基则。不是要求他们思想上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
  
  30.国家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不等于所有的利益都相同,也不等于根本利益(统治阶级长远的利益)相同。
  
  31.“本质”一词内涵:“质”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征。“本”事物重要的特征。因而“本质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最重要的特征。在有关见到“本质特征”的高三知识时,一般要将该知识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最重要的特征。
  
  32.题目中只出现“中国共产党”时,使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均出现在题目中时,则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是亲密友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3.政治协商不等于共同制定、共同决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34.人大代表的产生是选举,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是推选。
  
  35.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中共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
  
  36.恐怖活动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但不是主要障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kao/737940.html

相关阅读:过来人经验谈:高考第一轮复习高分经验30则
名师讲解高考各科答题技巧
王大绩:2019年高考诗歌阅读解析之全国课标一卷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
2013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