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通告:学习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点击>>站内搜索<<,大部分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记忆法 > 学习方法论坛 > 教育资源 > 《教师资格认定及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学》(余文森 & 王晞)扫描版[PDF]

《教师资格认定及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学》(余文森 & 王晞)扫描版[PDF]

2010/11/4 09:48 作者:记忆专家 本文已影响:2412人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1986年6月,我国国家统计局 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把各级各类教师 列入了 “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1993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首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度”。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教育部颁发《〈教师资 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正式启动。
教师资格制度要求,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 中国公民,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教师专业化 发展的必然要求。2001年,教育部人事司会同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 定了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大纲》,分小学、中学和高校三个层次,推动教师资格制 度实施工作顺利、健康地进行。为了更好地帮助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教师资格申 请者学习教育学课程,我们以《教育学考试大纲》为蓝本,编写了这部中学教师资格考 试教育学指导用书《教育学》。
本书由余文森和王晞担任主编,各章的编写者为:第一章、第五章、第十章,王晞; 第二章、第三章,万作芳;第四章、第九章,任海滨;第六章,蔡旭群;第七章,闵钟;第八 章,刘冬岩。
本书依托《教育学考试大纲》而形成,沿用了《教育学考试大纲》的框架和主要内 容,在书中不一一标明,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们根据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者的 实际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以及教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教育学考试大 纲》中有关内容进行了删减、充实、更新,从而使本书在系统阐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的 同时,充分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提供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学内容和 观点,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的发展要求,使其富有时代气息。
由于编写者认识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局限,本书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广大 学习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目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1
一、教育的概念 1
二、教育的要素 2
三、学校教育的演进 3
四、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5
五、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6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7
一、古代教育 7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10
三、近代教育 10
四、20世纪后的教育 12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 14
一、教育学的萌芽 14
二、教育学的建立 16
三、教育学的发展 18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21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23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23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23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25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26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26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28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30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0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3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35
一、文化与学校文化 35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37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39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9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39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40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41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44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5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6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8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0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51
第三节教育的个人意义 52
一、教育将个体“沉睡”的潜能激活,并进行潜能的充分开发 52
二、.教育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53
三、教育基于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53
四、教育培养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显个体核心素质 54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55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55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56
第四章教育目的 58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58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58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59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60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62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和精神 62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3
三、我酉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64
第三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65
一、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 65
二、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66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69
第一节学生 69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69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70
三、当代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73
第二节教师 74
一、教师职业认识 74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77
三、教师专业发展 79
第三节师生关系 84
一、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 84
二、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85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87
第六章课程 89
第一节课程概述 89
一、课程内涵的几种界说 89
二、课程目标 91
三、课程类型 93
第二节课程设计 98
一、课程计划 98
二、课程标准 103
三、教科书 106
第三节课程实施 107
一、课程实施取向 107
二、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08
第四节课程资源 109
一、课程资源的定义 109
二、课程资源的特点 110
三、课程资源的类型 110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2
第五节课程评价 115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116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16
三、发展性课程评价 117
第七章教学(上) 119
第一节教学的概念和任务 119
一、教学的概念 119
二、教学的地位 121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121
第二节教学规律 123
一、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规律 123
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 125
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 125
四、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127
第三节教学原则 128
一、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 128
二、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 129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130
四、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132
五、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34
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35
第八章教学(下) 137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 137
一、个别教学 137
二、班级授课制 138
三、分组教学制 139
四、道尔顿制 140
五、特朗普制 140
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41
—、备课 141
二、上课 143
三、作业设计 145
四、学习辅导 145
五、学业评价 146
六、教学反思 148
第三节教学方法 , 148
一、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49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49
第四节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走向 154
一、由“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由“教材”到“课程资源”) 154
二、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155
三、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 156
四、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 157
第九章德育 159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159
一、德育的概念 159
二、德育的意义 160
三、德育目标 160
四、德育内容 161
第二节德育过程 163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163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164
第三节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65
一、德育原则 165
二、德育的途径 169
三、德育的方法 170
第四节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172
一、学校德育观念的人性化、生活化 172
二、学校德育模式的个性化 172
三、学校德育目标的全面性 173
四、学校德育方式的开放性、互动性 173
第十章班级管理 175
第一节班级组织的认识与管理 175
一、班级组织的认识 175
二、班级管理的界定 177
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79
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80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182
一、班级管理有效性界说 182
二、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85
三、班集体的建设 186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研究 188
一、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意义 188
二、班主任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 191
三、班主任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 194
四、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的表达 200


[emule]ed2k://|file|%5B%E6%95%99%E5%B8%88%E8%B5%84%E6%A0%BC%E8%AE%A4%E5%AE%9A%E5%8F%8A%E5%B8%88%E8%8C%83%E7%B1%BB%E6%AF%95%E4%B8%9A%E7%94%9F%E4%B8%8A%E5%B2%97%E8%80%83%E8%AF%95%E8%BE%85%E5%AF%BC%E6%95%99%E6%9D%90-%E6%95%99%E8%82%B2%E5%AD%A6%5D.%E5%8C%97%E4%BA%AC%E5%A4%A7%E5%AD%A6%E5%87%BA%E7%89%88%E7%A4%BE.%E6%89%AB%E6%8F%8F%E7%89%88.pdf|30239169|bbd5e65b780d680e87c6c95c9e576799|h=xlx7jwgvrpqysczvqistnslykip2nkb7|/[/emule]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9898.html
快速记忆法 - 逍遥右脑记忆 - 右脑记忆论坛 - 速读训练软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