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四川成都市2015届高三一诊文综试题(历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试卷说明:

第卷(选择题,共48分)图1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4.“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5.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6.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7.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8.图2是1913年《时事画报》刊登的题为“女学渐兴”的时事画。它反映出图2A.女学教育始于民国初期 B.中国女权事业取得进步C.中国教育实现男女平等 D.新文化运动成绩卓著9.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日军当时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军队阵地,看到中国军队的重机枪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枪的支架上。日军指挥官马上叫来战地记者拍照写文,准备在国际舆论上渲染。但当他们得知真相后,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下列对日军放弃该想法的原因的历史想象,合理的是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对华政策②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③少年兵为与阵地共存亡而将自己绑在枪架上④日军担忧中国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为增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图3中的叙述是中共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它有利于图3A.“三大改造”的启动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C.“八字方针”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11.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A.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C.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12.《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到,“《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图4中的图4A.① B.② C.③ D.④第卷(选择题,共分)图5(3)据材料三,指出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8分)美国学者科斯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北京主导的由上而下的改革和地方及民间力量推动的由下而上的改革”合力推进的,从1978~1984年这一时段中任举一例佐证该观点。(4分)分,任答3点即可)答案4:乡镇企业的发展、私人下海经商,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推动着中央出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的开展。(4分)14.(2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阶段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简况第一阶段1800~1839年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第二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第三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第四阶段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国入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4分)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6分)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 1 1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 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 田主 康海多 租田人 张文信 知见人 翟寅武、白六洛、赵胡单女师范学校闻办已阅十五学期,校长李××苦心经营,故成绩卓著,科学完善。闻本期到填册者络绎不绝◆初步提出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思想,如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等。◆提出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深圳特区在全国率先取消“购物票证”(如下图所示),副食品放开价格,敞开供应。王石以个人资本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万科前身);张瑞敏在青岛接手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企业(后发展为海尔);泰籍华人创办的正大集团正式进入成都,成为四川第一家外资企业。最爱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一部分人冲破了“捧铁饭碗、拿死工资”的旧观念,“下海浪潮”初现。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随后红裙子飘满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国1984四川成都市2015届高三一诊文综试题(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275342.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
高三文综历史联考试题(天津市带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
广东省“十二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2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