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古代文明过程考察的不同角度及其相关问题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上古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中国古代文明过程考察的不同角度及其相关问题

杨建华

 一,考察古代文明过程的四个角度

 中国的古代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古代国家。她的起源应当在国家产生以前的史前时代去寻找。对于这一阶段的研究,考古学应起着责无旁贷的主要作用。从中国史前的考古学现状和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从考古学对于文明过程的考察大体上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考察:

 第一个角度:根据区系类型的方法来建立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这是科学地研究考古遗存的基础。从当前的中国史前考古学的现状来看,这一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只是各地建立的时空框架的尺度有粗细之分。例如黄河流域的分期和分区比较细,边疆地区的比较粗。但各地区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年代序列。 

 第二个角度:对每一个考古学文化的社会结构进行研究,重构它的历史。在这一方面,每个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了很大的差别。以半坡文化为例,这一文化的聚落有半坡、姜寨和北首岭三个较大规模揭露的遗址,这一文化的墓地有元君庙和横阵等较为完整的资料;相比之下,对庙底沟文化的了解就没有这么充分的资料。要完成这项工作,就要求我们有计划地在发掘中填补空白,选择典型遗址进行若干年的重点突破,使之我们对主要的考古学文化的社会结构方面有所了解。  第三个角度:跨越时空和考古学文化,对某一方面的演变轨迹进行梳理与研究,即对同一事物的历史比较。如史前时代聚落、手工业、墓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在我们探讨中国文明起源时,常常是这一阶段用大地湾的大房子,下一阶段用大汶口的墓葬,再下一阶段用龙山时代的城来说明中国文明因素的增长过程。目前已经有对史前聚落的较为全面的梳理。由于并不是每个地区的各个阶段都有聚落资料,所以象兴隆洼的排房与半坡文化的环壕是地域上的差别还是时间上的早晚,尚无法定论。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我们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发掘来填补这些缺环,是中国史前各种文明因素的发展线索逐渐清晰起来。  第四个角度:跨越时空和考古学文化,对某一时期各种文明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即对不同事物的共时研究。从先后的角度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尽管先后事物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但先后关系是因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因果关系来了解进入文明过程的社会机制。这种研究在中国尚未展开,是我们应当尝试的一个方法。
以上研究文明过程的四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四个步骤,它们之间存在着先后的依赖关系。前两个步骤是历史的研究,从第三步开始是超越时空的逻辑考察。这四个步骤基本尚完成了文明过程考察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二、建立考古资料与社会参数之间的联系

 除了考古发现上要填补空白以外,在方法上还应注意两点。  首先,在探讨文明进程时,人们往往用一些社会变化的参数来描述这个过程,正如塞维斯(Service)对社会发展所做的阶段划分所使用的,诸如人口、战争、城市化和生产的专业化等等。这些社会参数在考古中是怎样表现的,是需要我们在它们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应是符合中国历史与考古的,它不仅有利于用考古资料重建中国的史前史,而且对世界的文明起源的研究也会有很大的贡献。  在这种研究中,一是要从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原本相互之间有联系的事物做为遗存被我们发掘出来后,他们的联系已经看不出来了。这些遗存被我们归入遗迹、遗物类;在遗物中又按照不同的质地予以整理和发表。在研究中我们应当重要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待它们,以此来寻找它们背后的历史意义。二是要关注遗存出土的背景,无论是在发掘中、发表中还是研究中。从它们所出土的单位、所共生的器物、放置的位置以及破碎的程度等细微的方面来分析它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三、在比较中寻找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在方法上应当注意的第二点是在不同的文明起源过程的比较中寻找中国自身的特点。世界上著名的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东与中美洲的比较上,这对于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是很不相称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外学者对中国了解得比较少,另一方面是我们中国的学者对自己研究向世界介绍得比较少。这种研究和介绍应当是在对世界各个主要文明的了解基础上的。有些特点在我们没有把它放入整个世界的范围内加以考虑时,只被我们当作一个地区的特点来看待。如果我们把它在各个地区出现的情况与各区本身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就会对它的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印章时两河流域乃至西亚在史前时代广泛流行的器物。在与中国比较中,我开始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地区特点来看待。在公元前6000年的恰塔尔(CatalHuyuk)遗址,就已经出现了最原始的几何纹印章。后来在伊朗的巴昆遗址发现大量的敷在门上的印纹泥块。不同房屋的印纹形式有所不同,应当是不同所有者的标志。在公元前五千纪中叶的扎格罗斯山区的遗址中,常常发现几十个或上百个小算筹(Tokens),形状有三角形、菱形、球形等。后来发现在一个空泥球中装有这些算筹,外面还刻有这些算筹的形状。这些形状又恰好与最初的象形文字中的数字一样。两河流域的文字体系正是以印章这种在泥板上做记号的方式作为文字的载体、又以算筹形状作为最初的记录形式而发展起来的。在对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又大致的了解后会发现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也有发达的印章系统,这个文明中没有城墙,很少见武器,却有发达的数字系统。如果把两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的印章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它多与一种从分工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发达而导致文明的社会有关。相比之下,中国在很晚才有印章这种确认产品的数量、种类以及制作者的标记。中国的文明进程中生产力的进步更多地是表现在证明人身份的器物上,即礼器与武器上,正所谓“国之大事,在与戎祀”。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把握自身特点,探讨这些特点存在的原因。
除了与那些古代文明进行比较外,世界上还有许多没有通过自身发展进化到文明状态的社会。通过与它们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寻找文明产生的契机。在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皮艾布罗人(Pueblo)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居民当人口增加、资源危机时,原有的氏族组织就会一分为二,形成许多双中心聚落。这样,社会就不会用分阶层的方式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但它的前提条件是还有剩余的土地可被开发。另一方面,每一个扩大家庭都有自己的祭祀地点??基瓦(Kiva)。到了很晚的近代,才出现了社会共有的祭祀建筑。家庭祭祀的存在维系了血缘组织,起到了防止血缘组织解体的作用。这是宗教在阻碍文明进程的一个例子。皮艾布罗人的情况在进入了文明的社会中都没有发现过,所以它们有可能是导致一个社会没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原因。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 2002总第三期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03746.html

相关阅读:吴人始祖神天吴水神天吴
大汶口文化兴起(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元谋人生活流域 元谋人距今时间
夏国疆域新证
伯邑考是什么神?伯邑考时死后为何变成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