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创世考14 太子藏与姜子牙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上古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4 太子藏与姜子牙

昆仑城就在专家的眼皮底下,不仅秦始皇不屑一顾,汉武帝不屑一顾,而且史学界也不屑一顾。

在扶风县的地图上,不难找到一个“姜塬遗址”,这个姜塬遗址就是雷泽。

雷泽边缘上现在有4个村子,学者们反反复复地考察了东西两个村子,一个是姜塬,一个是白龙湾,遗憾的是从没有人去注意南北两个村子,一个是太子藏,一个是秦丰。

考察姜塬的收获大概是得到了一些青铜器,肯定了玛祖源出姜塬而已。

可以说,专家首先关心的是地名,并不了解地名的变化和发展史,自然太子藏和秦丰就成了漏网之鱼。遗憾的是,这两条漏网之鱼确实是两条真正的大鱼。

太子藏就是邰氏姜,邰氏姜就是昆仑城,秦丰就是姜太公钓鱼的姜尚村。历史在邰氏姜是连续的。

正义《括地志》云:“故?(邰)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 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祠”。这里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武功镇西偏南,即沿渭河向西二十二里就是古邰城,现在为扶风县的太子藏。

据邰氏姜传说(可能在《刘秀走虢》中有记载),西汉末年,汉光帝刘秀被王莽追杀,四处乱逃。当逃到(宝鸡扶风)牛谷村时,饥饿难忍,抓起地里的谷穗就生吃。待王莽快追到时, 又向西南方向逃去。不到七八里路,来到了姜尚村, 看到一口井,匆忙下马喝水(这里地势很底,扒在井边掬手可及)。 刚喝完,王莽追了上来,刘秀又顺路向北逃去。也就两三里路,逃到了邰氏姜。

有一小孩正在路旁的树上玩, 看到刘秀骑马过来便向其身上撒尿。刘秀不但没有发怒,反而笑着对树上的小孩说,后面有坏人追他,要顽童哄骗王莽说自己去了北边。

说完后,刘秀急忙躲藏到了村子的一个窑洞。

王莽追到树下时,问小孩刘秀向哪个方向跑了,小孩指了指北面, 说上北坡去了。王莽沿北坡追赶时, 刘秀乘机沿东坡逃脱。

王莽上北坡追了一会儿, 发现不对,气急败坏,回头便把骗他的小孩徒手劈成了两拌。至今村里人仍用“王莽来了”吓唬哭闹的小孩。

后来刘秀做了皇帝, 为了感谢救命之恩, 便将牛谷改为揉谷, 将姜尚改为井儿上(今秦丰), 将邰氏姜改为太子藏,并在邰氏姜设置邰县城。

虽然三个村子都改了名,但本地老百姓至今一直叫牛谷,姜尚和邰氏姜。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改名和设置邰县都是真实的。

扶风县志将古邰城误为邰氏姜的东邻村法禧,武功县则认为是法禧到疙瘩庙。

其实就差那么一点点,远古历史成了一笔糊涂账。

历史是不变的,地名是可变的。只有揭开地名的演变过程,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历史。历史的误会常常是张冠李戴。

太子藏因为具有天池皇邰和羊头结构而称为邰氏姜,前面已有论述。《国语》、《世本》、《帝王世纪》均有“炎帝长于姜水”之记载。东汉初年的《说文解字》进一步肯定了“炎帝以姜水成”,即姜姓的炎帝之后长于今扶风县内的记述:“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这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东汉初年在邰氏姜设置了古邰县,对古邰县的记载应具有权威性。

《括地志》、《雍录》等书更明确地指出姜姓原始氏族活动地区在今扶风揉谷乡的古邰国。这一切历史记载都表明邰氏姜就是古邰国和姜氏城, 而姜水就是邰氏姜沼泽。姜氏部落的源头就是邰氏姜,包括姜塬,白龙湾,田龙,揉谷,法禧和移民村姜尚及带有西周标志的尚德村(四伯侯)一带。

误会仅仅是把法禧当成了邰氏姜,打了一个不成功的擦边球。

姜太公钓鱼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妲音dá)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的刑罚。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在?里地方。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别的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

在这个故事中,有几个地方需要严格考证。

一是古公?父从什么地方迁到歧山;

二是文王在什么地方建立了国都;

三是姜子牙的钓鱼台究竟何在。

据史书记载,姜太公生于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 1211 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岁。

《孟子?离娄上》说:“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又说“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周前的北海为昆仑城的黄泉池,北海之滨就是昆仑城,即邰氏姜。周前的东海为昆仑城的龙潭大濠,东海之滨就是姜尚村。

传说姜子牙遁迹武夷山九曲溪,武夷山为白龙岭的别名,意指“威武高大的平台山”,九曲溪就是“中国河、姬水河、大横水、九州河”。两者都吻合于邰氏姜环境,白龙湾之南50米处即姜尚村。

传说姜子牙修道于终南山。终南山实际上有两个,小终南山就是宛丘,大终南山就是现在的终南山。寿过小终南意指活过80岁,寿到大终南意指活过百岁。宛丘南侧就是姜尚村,修道于终南山,就是隐居于姜尚村。

姜太公是一位高寿的人,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当时周朝规定,姜太公五世之内皆反周而葬,五世之后才能葬于齐地。

前面已经根据《三海经》推知,周文王的国都为邰氏姜,蒙津就是宛丘,周文王死后葬于白龙岭,现在进一步考证了周文王隐居于邰氏姜,姜子牙隐居于姜尚村,这一切都是前后关联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邰氏姜为周人的祖籍,姜原生死邰氏姜,同样农神后稷也生死祖籍邰氏姜,并且葬在古歧山。

《海内十八经》曰:“西南黑水(小横水、姜水)之间有都广野(古歧山),后稷葬焉”。

周王朝是一个十分重视礼仪的王朝,白龙岭为其祖坟,所以葬在白龙岭是其唯一选择。应该说昆仑原,即“天柱山、古太一”,比白龙岭的位置还要好,但周王朝也没有逾越祖制,与伏羲冢同在一处。白龙岭是名副其实的百仙山,夏朝前有72位神仙,连同夏朝和周朝的皇帝冢自然超过了100位。

姜子牙的钓鱼之地就是邰氏姜的东海龙潭,详情另述。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07513.html

相关阅读:元谋人生活流域 元谋人距今时间
大汶口文化兴起(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吴人始祖神天吴水神天吴
夏国疆域新证
伯邑考是什么神?伯邑考时死后为何变成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