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后并没有被“焚尸扬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之后,遗体也被装入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

不过,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里只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迅速地移出了列宁墓,然后又迅速地被移到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安葬。

斯大林遗体究竟是怎样从列宁墓中被突然移出的?这曾经是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苏联有关当事人对此守口如瓶,讳莫如深,所以外界一无所知。

俄罗斯报纸不久前披露了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的回忆,才把这神秘的一幕和盘托出。

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是克格勃第九局的负责人。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之后,就是扎哈罗夫奉命带人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抬出来装入棺材,是他在斯大林的棺材上钉上了最后一枚钉子。正因为这样,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是迁葬斯大林遗体的重要当事人,他的回忆终于揭开这一世纪之谜。

苏共中央作出迁墓决定

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的回忆如下:

1961年10月21日,苏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

10月31日,党代会的最后一天,列宁格勒州州委第一书记斯皮里多诺夫登上讲台,在简短的发言之后建议把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

担任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说:“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应当投票表决。有异议吗?”

“没有。”声音从大厅的四面八方传来。

“那么我现在就把这一问题提交表决。赞成斯皮里多诺夫同志建议的,请举手。好。反对的?没有!弃权的?也没有。建议一致通过!”

会议大厅里一片沉寂,代表们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最后赫鲁晓夫打破了冷场,宣布代表大会闭幕。

但后来的事情表明,代表们一致通过并非事实:表决刚刚结束,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就匆匆离开莫斯科,回到了格鲁吉亚。所以他没有参加对斯大林的安葬工作。

1961年10月31日,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决议指出:

“鉴于斯大林严重违背了列宁的遗嘱,滥用权力,对忠诚正直的苏联公民进行广泛镇压,再将斯大林的遗体保留在列宁墓里是不合适的。斯大林在个人崇拜时期的大规模违反法制和其他许多行为使得他的棺木再保存在列宁陵墓中成为不可能。”

并没有传说中的“焚尸扬灰”

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回忆说:

棺材当天就做好了。木材表面都用黑色和红色绉纱包裹着,所以看上去棺材很不错,甚至很华贵。

入夜红场禁止通行,然后士兵们开始挖墓穴……

除姆扎瓦纳泽以外,迁葬委员会所有成员当晚二十二时都来到列宁墓,身着最高统帅服的斯大林躺在水晶棺里,八名军官抬起水晶棺,送到实验室。

军官们从水晶棺上取下玻璃罩子,小心翼翼地把斯大林的遗体移入棺材。可以看到,尽管经过防腐处理,斯大林的脸上还是出现了斑点儿。

后来,莫斯科有传言,说斯大林的最高统帅服被脱下来了。这不是真的。没有谁给斯大林脱过衣服。只是什维尔尼克下令从制服上取下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金质勋章。另一枚苏联英雄勋章斯大林从来没有戴过,所以水晶棺里也没有。后来,什维尔尼克又下令把制服上的金纽扣换成黄铜扣子。什维尔尼克把取下的勋章和扣子都放在了一个专门存放斯大林勋章的房间里。

当装有斯大林遗体的棺材合上盖儿以后,什维尔尼克和贾瓦希什维利失声痛哭。棺材被抬了起来,大家向出口走去。颇动感情的什维尔尼克被人搀扶着,跟在他后面的是贾瓦希什维利。除他俩以外,再没有人哭。

军官们小心地把棺材放进用胶合板遮着的坟墓。坟墓填好了。上面竖起了一块白色大理石板,只简单地写道:“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9-1953”。此后这块大理石板一直充当着墓碑,直到不久前才放上了斯大林的半身像。

埋葬了斯大林,我们同迁葬委员会成员一起回到了克里姆林宫,什维尔尼克在那里签署了一项关于重新安葬斯大林的决定。后来我又随着军官和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一起回到了列宁墓,把列宁的水晶棺重新安放在中央位置——斯大林1953年去世前放的位置。在我们到来之前,士兵们已经把刚刚摆放斯大林水晶棺的大理石地面擦拭干净了。前后仅用了一个小时,斯大林就从这里销声匿迹了。

从当事人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的回忆可以看出,当时传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焚尸扬灰”,实际上并非如此。赫鲁晓夫是经过苏共中央全会同意,作出迁葬斯大林的决定,这才派人迁葬的。这次迁葬,把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迁入苏共中央领导人的墓群之中,是为了表明斯大林不能享受像列宁那样的最高领袖地位,而是把他等同于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

揭秘斯大林为何支持金日成发动朝战:报复毛泽东

1950年1月以前,斯大林为了避免在远东陷入与美国的冲突,一直反对金日成采取军事手段解决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但是1月30日他突然给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发出一封电报说,金日成“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大的行动,是需要充分准备的。此举必须组织得不冒太大风险。如果他想同我会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备接见他并同他谈。请把此事转告金日成并且告诉他,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得知金日成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满意和激动,斯大林又向什特科夫发出了一个补充指示: “请向金日成同志解释,在目前情况下,他想和我讨论的这个问题应该始终是机密的。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任何北朝鲜领导人和中国同志,更不能让我们的对手知道。”那么,斯大林为什么会在1月底突然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为什么还要瞒着当时就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 或者说,斯大林同意金日成采用军事手段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时间节点特别值得注意: 1月26 日,中方提出了关于旅顺口、大连港和中长路的协定草案,要求在两年内收回中国在东北的全部主权;1月28日,苏联退回经修改的中方文本,基本上接受了中国的要求;1月30日,斯大林给什特科夫发电报,表示同意金日成的军事计划并愿意提供帮助。由此,笔者有一个推断: 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将使苏联失去通向太平洋的唯一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无疑是一个战略利益的重大损失,其结果将导致苏联在亚洲失去战略依托。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对南朝鲜发动进攻,就是想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来重建或保障苏联在远东地区的这一传统战略的支撑点。

斯大林一向思维缜密、行事谨慎,他当然会想到军事进攻有两种结果——顺利或者不顺利。在战争胜利的情况下,苏联就会控制整个朝鲜半岛,仁川、釜山或其他南朝鲜的港口就将替代旅顺口和大连港的作用。即使战争失利,苏联仍然能够如愿以偿,因为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会迫使中国要求苏联军队留驻旅顺、大连,而根据中苏双方的协定,一旦出现战争或危急局面,苏联军队有权使用中长铁路。所以,斯大林显然已经预见到,在朝鲜半岛出现的武装冲突,无论其结局如何,都将保证苏联在远东设定的战略目标——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斯大林所料。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不得不开放中长铁路,并请求苏军继续留驻旅顺基地。

总之,斯大林在解决与毛泽东结盟中的经济利益冲突时,对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是有缜密和通盘考虑的。而如此设想和计划的结果是,苏联既可以通过军事和政治同盟使中国加入莫斯科的东方集团,又能够保证其在远东的战略地位。这不能不说是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报复:本来斯大林是同意先帮助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然后再考虑朝鲜问题。后来突然秘密召见金日成,讨论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显然已经把中共进攻台湾的战役置之脑后了。由此展开,美国学者柯庆生从另一个角度对斯大林同意发动朝鲜战争的行为的解释,也是比较合理的: “正是因为斯大林怀疑毛泽东可能成为铁托主义者或者亚洲的列宁,才使得金日成撬动东亚共产主义运动的努力成为可能。”

当朝鲜战场的局势出现逆转的时候,毛泽东和中共确实面临着严峻考验。究竟是亚洲的铁托,还是苏联的忠实盟友,全部问题就聚焦于一点:中国在危急时刻是否能够出兵援助朝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04260.html

相关阅读:汉匈和议早已达成匈奴为何仍不放苏武归国
民国时出境要护照吗?
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永不消逝的电波》女特务“原型”落网纪实
掸邦第一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