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美1971秘闻-黄华与基辛格同时“闹失踪”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毛泽东会见基辛格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是由我国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黄华同志亲自撰写的个人传记,记叙了他七十多年的革命工作经历和外交实践,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黄华同志是我国“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和参加者。从延安时期即开始外交工作,与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友情甚笃,是我党早期半官方外交的历史见证者。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担任我国驻加纳大使、加拿大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文革”时出使埃及,是中国唯一一位未被调回国参与“文革”的大使。黄华也是直接参与中美建交,同基辛格秘密谈判的三人小组成员之一。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对中国的访问,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中美最高层已有重大的信息交流,尼克松和基辛格本人对这次访问还不是很有信心,是把它当作一次必需的冒险来进行的,此行以“波罗行动”为代号,意即像七百年前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那样冒险。6月30日,白宫发言人齐格勒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派基辛格博士前往南越、泰国、印度、巴基斯坦进行为期十天的访问。7月1日,基辛格启程,两天后到达西贡,同南越总统和美国大使晤谈,众多记者紧盯着基辛格的一举一动。第二天到了曼谷,记者不多,渲染也少些。6日抵新德里,反战示威者迫使他从边门溜出飞机场。8日抵巴基斯坦新首都伊斯兰堡,只有三个记者跟着,他很高兴。按既定日程,他需要在巴基斯坦停留四十八小时。他先去总统府拜会叶海亚·汗总统,在美国大使馆同大使共进午餐,然后出席叶海亚·汗总统特意为他举行的便宴。在宴会达到高潮时,基辛格突然手捧腹部,连叫难受。叶海亚·汗总统大声说,伊斯兰堡天气太热,会影响基辛格恢复健康,要他到伊斯兰堡北边群山中叶海亚·汗的别墅去修养。基辛格正在迟疑不决,巴基斯坦总统坚决而且恳切地说,在一个穆斯林国家,要依主人而不是客人的意志作决定。基辛格手下的一位特工,马上派他的一个同事到山口别墅那里去打前站,了解情况。宴会结束,基辛格正在宾馆休息,打前站的特工打电话回来说,那里的别墅不宜于居住。基辛格只好请巴方把那位倒霉的特工扣留在山中,因为这只是一出戏,基辛格并不是要去那里,而是要去中国!

第二天,7月9日,伊斯兰堡的凌晨3∶30时,基辛格在宾馆起床,吃早饭,4时同他的随行人员乘坐巴基斯坦外交秘书苏尔坦·汗驾驶的军用汽车去机场,带上一顶大檐帽和一副墨镜,以免偶然路过的行人把他认出来。没想到的是,也在机场的一位巴基斯坦籍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认出了基辛格,问巴基斯坦官员基辛格要去哪里。回答是要去中国。这位记者连忙向伦敦报社发了一条急电,幸好伦敦的值班编辑“枪毙了”这条消息,骂这位记者准是喝醉了,基辛格怎么会去中国?真荒唐!

在四千公里以外的北京,我们认真地准备基辛格博士的秘密来访,也已经有些日子了。中央决定为此项任务成立由周总理、叶剑英元帅和黄华组成的中央外事小组。有一天晚上,周总理带我去向毛主席汇报,在说到基辛格博士将在巴基斯坦山区失踪时,毛主席说:“黄华同志,你也失踪嘛!”就这样,我这个已被北欧四国驻华大使设宴饯行的人就把自己关在钓鱼台国宾馆四号楼里一个多月,潜心为基辛格访华做准备。当时周总理为谈判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叶帅、我、美大司司长章文晋、周总理特别助理熊向晖、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冀朝铸和唐闻生等同志参加。这个班子仔细分析了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情况,反复讨论了会谈方案,对尼克松、基辛格的政治观点,个人历史,个性和特点都作了研究,周总理经常亲自主持讨论。外交部根据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的精神,上报了接待基辛格来访的具体方案,并与有关单位配合做好一切安排。至于住所问题,叶帅本想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十八幢楼里物色一幢较大的楼给基辛格一行,但是那些大楼被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和陈永贵、吴桂贤占用了,可供美国客人和我方工作班子使用的只有四号和五号两幢小楼。为此叶帅很不满意。

7月9日北京时间正午12时,基辛格等六人在章文晋一行的陪同下乘巴基斯坦专机抵达南苑机场,叶帅、我、熊向晖、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到机场迎接。

当时尚在“文革”高潮中的北京,处处都悬挂着革命和反帝标语。为了保证基辛格秘密访问的成功,经请示毛主席,对各种标语不做任何改动。基辛格抵达机场后,由叶帅陪车,我则陪同美国负责东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进城。在从机场到钓鱼台的公路两边不时出现大幅标语: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等,霍尔德里奇问我,标语写的是什么内容,我如实给他翻译,他感到很不自在。直到与周总理会见,美国人的紧张感才得以消失。

从7月9日下午至11日下午1时,周总理同基辛格进行了六次会谈,地点在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或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周总理按照中国尊重客人的习惯请基辛格先谈。基辛格拿出了一本足有七公分厚的文件夹,读起他同尼克松一起起草的一篇很长的讲稿。我们都耐心地听着。基辛格读完后,周总理说:交谈嘛,何必照着稿子念呢?基辛格说:我在哈佛教了那么多年书,还从未用过讲稿,最多拟个提纲。可这次不同,对周恩来总理我念稿子都跟不上,不念稿子就更跟不上了。基辛格的幽默把大家都逗笑了,会谈的气氛也轻松了许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06037.html

相关阅读:掸邦第一特区
汉匈和议早已达成匈奴为何仍不放苏武归国
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民国时出境要护照吗?
《永不消逝的电波》女特务“原型”落网纪实